周全防疫配套兼顧產業發展
農委會於5月8日公布,金門檢測出疑似感染A型口蹄疫的牛隻確診,與2013年中國大陸廣東發生之A型口蹄疫相似度達99%,將採取嚴密防疫措施,並於5月9日將口蹄疫牛場的牛隻全數撲殺,同時提高防疫規格,禁止金門牛肉乾等加工肉品輸台。
據防檢局表示,為有效防堵金門縣A型口蹄疫病毒入侵台灣本島,請有關單位及偶蹄類動物飼養戶配合強化邊境管制、疫情調查、人車門禁管制、畜牧場自主觀察動物健康狀況、業者勿至疫區國動物飼養場所參訪等措施。
「防疫視同作戰」,想是多數國人都能理解的事,但這一波的偶蹄類動物及其製品禁止輸台命令,卻擴大到了一般性的再製品及加工類產品;除了活體及生鮮肉類外,甚至是擴大到了所有的加工製品,舉凡是乾燥、醃製、肉餡、湯類都在禁止之列,唯可允許攜帶的只有加工罐頭及軟性罐頭。禁制的公告一出,舉縣嘩然,姑且不論其對旅客帶來的不便,以及對地方產業的影響,單是其將金門視為化外之地的心態,便十足可鄙。
誠然,這一波的口蹄疫病毒,是台灣從未出現過的A型,以更嚴謹、慎重的態度以對,相信誰都不會覺得有意見,畢竟A型口蹄疫會透過空氣傳播,台灣本島乳牛的飼養密度又高,萬一進入台灣本島,將對畜牧業造成極大影響。台灣之前曾爆發大規模口蹄疫事件,總計撲殺了300多萬頭豬,造成產業損失達1700億,足以為鑑。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所有官方說法都宣稱,口蹄疫病毒經高溫即可殺死,又有何理由禁止牛肉乾、肉餡貢糖,甚至是燒餅、廣東粥等輸入台灣?甚至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長還給了我們一個非常荒誕的說法,「口蹄疫不會傳染人,金門可以留著自己吃,只是別帶進台灣。」不論是基於何種理由,這樣的說法都讓人覺得忿忿難平。
金門因88年爆發口蹄疫情,期間做了非常多的防疫準備及努力,好不容易直到102年才解除對偶蹄類生鮮肉品輸台的禁令,而這一波的防疫作為更趨嚴格,意即除了本地消費外,偶蹄類製品幾乎是無路可去,此與官方始終強調的高溫即可消滅病毒的說法,顯相悖離。唯可理解者,係官方對科學未知性的惶恐,抑或是行政管制的不自信;如若兼有,那我們就要問,如若疫情發生在台灣,是否也以同樣的標準管制肉製品的輸出?見諸以前的幾波疫情均無類似的作法,那豈非便將浯島視為化外之地、疫病之島任其自生自滅,只圖自保?
我們可以理解,高強度的防疫要求,絕不為過,但實勿庸將台金視為一國兩地,甚至是一國兩制;產業有形的損失,可容日後彌平,精神與形象的損失,該由誰來補過?以此回的禁令為例,一起病例便足以毀了金門過半的特色產業,檢疫局對此又豈可不慎?且縱要做此高強度的管制措施,也應事前告知業者周全的準備及配套,真要搞到金門草木皆兵,將產業扼殺於搖籃,恐怕事後再多的追補都將無濟於事。
總之,金門絕對支持高強度的防疫,但中央絕不能採用治內、化外的兩套標準;防疫怨不了空氣,更歸責不了地理,將金門視為國內防疫體系的一員,並給予完整的說明及配套支援,才能說服我們「共體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