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移民的多元文化價值
由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主辦,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中華金門產業發展協會協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本月7日首度在金門昇恆昌金湖飯店舉行,今年論壇聚焦「夢圓兩岸」主題,來自海峽兩岸的婚姻家庭代表、服務團體代表及有關部門代表二百餘人齊聚一堂,除了為兩岸婚姻家庭的福祉共謀善道,大家也希望能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機遇,共創兩岸和平美好的未來。
報載,30年來,海峽兩岸婚姻從早期照護式婚姻、媒妁之言到自由戀愛,在台陸配目前已有近34萬人,逐漸形成一股力量,以往悲情角色也逐漸轉換,尤其論壇首度選在金門舉行,別具意義(往年都在廈門舉行)。金門縣副縣長林德恭7日表示,金門目前在籍陸配2093人,佔全縣人口10%,是全國陸配比例最高的地方,兩岸迸出愛的火花,更是迎接兩岸和平最有利方式。
事實上,跨國婚配近年來已經有了急遽的變化,特別是佔金門全縣人口10%的在籍陸配,對地方事務的參與及影響力更是日益重大,對此,我們已不能以外配或外來人口的心態待之,而是要正視新移民、「新金門人」存在的現實,以更人性化的策略,導引家庭、社會的和諧發展。以下謹提供幾個發展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社會生活的參與。外配來到金門有許多成因,但不能忽略他們的社會生活需求,而在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語言是根本的窒礙,學校、社區則是最初的社交場域。因此,公部門在規畫相應的輔導計畫時,有必要將學校、社區的學習資源及機能融入外配的生活;例如:語言學習、社區與節慶活動的參與等,藉由日常的生活融合最能讓外配無縫接軌,也最能體現濃郁的人情味,讓外配快速的融入當地的生活。
其二,社群組織的輔導。人在異鄉都要經歷過生活、文化,乃至於社會價值觀差異的衝擊,其間外配最強有力的後盾除了親情與家人外,還應該要有相應社群組織的介入及協助。許多新移民的輔導及問題的解決,其實都是行之經年或有例可循的,相應社群織的參與可以起到穩定情緒及快速融入情境的目的,對輔導效益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社會價值的體現。大陸的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第四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致詞時,期勉陸配家庭要互信、互愛、互諒,堅守愛情,尤其陸配對兩岸生活、文化差異認知最深刻,希望陸配扮演和平使者、潤滑劑,為兩岸和平貢獻心力。對這樣的說法與其朝向政治層面解讀,不如釋意為,外配一樣可以引領在地居民去體會不同的族群文化,學習和包容互異的文化價值。尊重並學習不同族群文化,能包容異己,接受不同的文化差異,也能致力發展社會共同的價值觀,這才是優質的文化力量與生活場域。外配應能藉由各種管道及機會,去體現身為「新金門人」的文化力量與社會價值,這遠要比在既有的框架外擔綱社會角色更有意義。
總之,只要入了門,就是一家人。不論是來自何地的新移民,都有坐擁幸福夢、財富夢及公益夢的權力;之於外配我們不該簡約的以生活適應輔導視之,而是應以尊重、包容取代區隔、融合,去豐厚自我生活、文化的載體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