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悠遊道 引覽金門風光
相信到過花東海岸公路的中外旅客,對於這條緊臨太平洋,沿途處處是美景,動輒讓遊客留連的美麗公路印象深刻。不僅在於沿途美景眾多,更有令人垂念的停憩點:由北而南知名景點分別有花蓮海濱公園、遠雄海洋公園、鹽寮和南寺、牛山、芭崎眺望台、磯崎海水浴場、石梯坪、靜浦北回歸線、長虹橋、八仙洞、三仙台等,美國舊金山則有迷人的十七哩濱海公路,輕柔的海風,蜿蜒的海岸,澎湃的浪花,奇形的礁石,海灣美景美輪美奐,披文至此,相信有人不免會思考:同樣是海島,金門是否也需要有海天一色的海岸公路?
為何先開運河?因為城市發展首在交通;因為有奧斯曼才有浪漫迷人的香榭大道。因此,重振金門應從交通做起!諸如現有道路網應逐條改善,期使金門島內之交通網能以快速、寬敞、筆直快車道、機車道、自行車道、休閒步道為骨幹,輔以明快、便利、國際化之交通標誌(如一律以號碼代替原有路名),方便外來客、地圖客按圖索驥,並以原生樹區隔串聯成一片林蔭道路網,不僅符合生態需求,更符合觀光所需。
為追求更好生活環境的發展,相關單位似乎可以思考是否規劃金門環島海岸公路網,也就是規劃出一條環島的海岸悠遊道,正如本報四月十七日社論「縱論金門城之世紀重建」所提的「觀海悠遊道」概念:仿舊金山17哩蔚藍海岸,規劃出具有金門特色之林蔭步道、蒼翠車道,統整為「觀海悠遊道」。週遭則是遍植草坪及原生喬木,營造出柔媚海景的新天地,沿途以景設點;以點置景,如茅山塔、文台古塔、漢影雲根、翟山坑道、后湖海灣等,其中有古蹟尋幽、戰爭遺址、海水浴場、生態海域等,供各類人士流連吟遊,也許對海島發展觀光,能帶來不同的遠景。
昔日由於軍管關係,金門海岸均為管制之地區,使海島海岸道路失之闕如。如今隨著軍管的退去,如果能把握海島之先天優勢,思考就金門沿海線,就景點、就地理諸因素,統整出一條別具金門特色之「觀海悠遊道」的可行性,不讓花東海岸公路、舊金山17哩蔚藍海岸專美於前,如此,週遭效益說不定會超乎我們的預期。當然,一切都是為了讓在地居民生活更好,如果能帶來更優質的生活環境,是可以更進一步規畫研究。
「偉大的建築使人感動;悠揚的樂聲令人心動;旖旎的風光催人行動!」當我們一直探索金門各項觀光景點時;當我們一直在追尋金門之經濟效能時,是否應回頭來省思偉大的建築、悠揚的樂聲、旖旎的風光之核心意象,不正在此?海島有海島的特色與珍貴之處,規劃親近大海之路,可以彰顯海島山水的美好,說不定也可以成為吸引觀光的另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