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文化景觀的活化是金門發展的策略

發布日期:
點閱率:843
字型大小:

戰爭是人類歷史過程中的一部份。戰爭帶來了人類文明的創傷與毀滅,卻也經常促成文明的躍進、交流與發展。而我們試圖理解每一個戰役的歷史背景、發生動機以及戰後的影響,正是希望掌握人類社會的權力運作與衝突的關鍵因素,進而以史為鑑,珍惜和平的可貴。
二十世紀以降的金門歷次戰役,不僅是台海軍事對峙與政權分治的關鍵戰役,更是對世界冷戰歷史非常重要,與南北韓的板門店、東西德的柏林俱為環節;同時,除了大歷史的意義外,長年的軍事統治高度支配了地方社會、空間地景及個人(士兵及居民),是故戰爭的集體記憶之小歷史也同等重要。而軍事地景的重要性正在於再現了這些不同主體的、重層的歷史。
軍事地景的類型非常之多。1949年後的金門,長期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下。為保衛臺海的安全,軍民興建各式戰鬥、防禦、運補、政治作戰、民防等工事,其中包括提供作戰指揮的地下坑道、戰管情資的觀測所、雷達站、戰鬥訓練的教練場、集會使用的集會廳、補給掩蔽的小艇坑道、心戰喊話的播音站、反登陸的軌條砦、軍事碉堡與營舍、紀念教化場所、乃至於聚落民宅外牆的精神標語等,分布範圍則遍佈金門本島、烈嶼、大膽、二膽等地。國內外學者對金門目前所保留的戰役史蹟之價值,給予極高的評價。
然而,昔日金門所遺留下來的軍事地景或設施,多數尚無文化資產身分,這使得後續的保存維護、活化利用的工作缺乏了法律的基礎。因此,金門的軍事地景應該可以納入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文化景觀;雖然金門的軍事設施並非年代久遠的史蹟,多數也不是表現宏偉、精緻的匠藝,但仍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這個部分完全符合「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在1979年所通過的《布拉憲章》(The Burra Charter)所認定的重大文化意義之遺產價值。也就是說,金門的戰地文化景觀「對過去、現在或將來世代具有美學、歷史與科學或社會價值。」
金門的軍事設施服膺了防禦的基本原則,成為隱藏性的地景,與自然環境融合得非常密切,恰好符合當前生態環境及綠建築的準則,幾十年下來已成生態多樣、生機蓬勃的環境;一部份則是鬼斧神工之筆,化不可能為可能,充分發揮當時的土木建築之技術,也具體呈現當時戰地不屈不撓的精神意涵。其保存價值非常之高,類型也相當多元,不但是我國重要的文化資產,亦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價值。
隨著金門的非軍事化,戰地文化景觀的消失漸趨嚴重。走出戰爭威脅及軍事統治之陰影,無庸置疑是金門人的企盼,更是普世的價值,然而社會經濟體制的「去軍事化」,並不代表應該在空間景觀上的「去戰地化」。戰地景觀的特色,是金門不同於臺灣各地、甚至是不同於廈泉漳等閩南城鄉的關鍵要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保存戰地文化景觀是金門兼顧生態保育、歷史保存與觀光發展的重要策略,並應參考世界知名戰爭博物館之營運經驗,如法國諾曼第的戰爭博物館,在適當規劃的指導下,積極培育人才、進行財務分析、持續行銷宣傳,以確保永續經營。戰地文化景觀的活化需要有更長遠的規劃與更有效的執行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