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政顧問應是施政服務之推手橋樑

發布日期:
點閱率:598

縣長陳福海對於既有之良好政策,採行蕭規曹隨,持續推動,僅以縣政顧問團之遴聘運作為例,原汁原味不變,祗就陣容加強,應為而為,眾所樂見。
回顧縣政顧問團之歷史,係自李炷烽主政任內首創成立,訂有完整組織規程,全文開宗明義,旨在匯集各方資源智慧,齊以建設金門,為鄉親謀求最大福祉。因而先經提送縣議會定期大審議,並在縣政中心一樓闢設顧問辦公室,由縣府業務主管局處調派專人進駐,負責平日顧問洽公會晤處理事宜,藉此「貫上下,連左右」,對於顧問任何建言卓見,有聞必錄,也將縣政之服務政策政令,適時轉達週知,期使下情上達、上情下達,針對問題,解決問題。民瘼民困,大家關心,孰是,縣政顧問應是施政服務之推手橋樑,功能角色在此,核心價值在此。
當時遴聘之對象,涵蓋層面廣泛,包括士、農、工、商、學各行各業,遍及國內外金門士紳賢達,堪稱各有所長,亦且公推素有口碑國軍退休上將許歷農先生擔任團長,集精竭智,提供獻替卓見,由於運作靈活,上下交流互動管道暢通,因而「有顧有問」,莫不以縣政團隊成員自居,不惟顧問專頁網站,可以隨傳隨到,盛極一時,期間具體成效,編印專輯,存檔保管,之後前縣長李沃士接篆治縣,歷時五載,確立「建設金門、福利鄉親」為施政重點主軸,對於縣政顧問遴聘與運用,則有一番思考與創新之作法,然其「金門第一,鄉親為先」之服務目標不變,並在開設〈1999〉為民服務專線工作下工夫,結合縣政顧問擴大服務版圖對象,成效立竿見影,頗獲好評。
施政貴在無縫接軌,縣長陳福海當選佈達上任後,繼續原策,屈指縣政顧問成立迄今,已經步入第十六個盛夏,歲月悠悠,儼然已成制度。
根據了解,此次縣政顧問之遴聘過程,一切援例辦理,諸如遴聘基本條件、消極資格之限制、顧問應盡服務事項,紋風未動,有關遴聘之對象,明定由副縣長、局處主管、一級機關主官負責推薦,再回業務主管部門彙簽發聘,縣長得以另聘名譽顧問若干名,地區現有顧問五十七員,其中續聘居多,雖有外境專家學者,必然有助金門未來之發展進步。換言之,不宜徒擁其名,不盡責,不配位。
持平而論,顧問者也,不是官位,卻是名器,既有責任,也有義務,如果不顧不問,或是另有他圖,公私不宜。緣此,受聘公部門任何職稱,都應倍加珍惜,自重人重,自愛人愛,顧問縣政事務,更應秉持誠懇實在,扮演貫徹政策(政令)推手,用心為民服務之橋樑。
隨著發聘作業程序完成,首次分區座談已告結束,欣見縣長陳福海慎重其事,全程親自率同相關局處主管出席,金台兩地受聘之縣政顧問,報到熱烈,發言踴躍,且多具有建設性者,所謂「好的開始,成功一半」,茲特提供以下淺見,俾供參考:
民眾才是主人,顧問面對群眾,務期和衷共濟,展開服務行動,並將所見所聞施政得失事項,主動逕向縣府業務主管局處反映建議,藉此疏解民瘼、民困與民怨,不沽名,不釣譽,實事求是,唯公無私,無怨無悔,共創新猷。
縣政團隊成員,盡是為民服務之主體,政通人和,首務之要。顧問成員,散居各地,集會時間有限,因而平日互動聯繫不可少,有來有往,可以增進公誼私情,凝結向心,勵志集氣,鼓舞服務熱忱,最忌一聘了之,聽其自然。
又為服務需要,建議業務主管部門建置「顧問網站專頁」,並將顧問名冊分送各級機關、學校、社團、鄉鎮村里公僕袍澤及全體顧問相互認識了解,見面三分情,碰頭不相識,予人感覺如何,不言而喻,尤以縣政百廢待舉,亟須加強推動建設之際,縣政顧問運作得宜,猶如增添人手,是動力,也是助力與推力,得大利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