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落實公民參與行政園區開發計畫

發布日期:
點閱率:595

金門縣政府因為辦公廳老舊,想要搬遷,有三個地點希望縣民們上網投票,但是卻因為票選網站設計不夠嚴謹,被質疑有「灌票」炒作地皮之嫌,惹來批評聲浪。
若說縣府遷建行政園區實乃歷史性的壯舉,應不為過。1968年興建的金門縣政府,現有空間格局已不敷辦公需求,也無擴充腹地,因此造成各局處辦公處所的分散,對民眾的洽公、停車而言,都極為不便,更不符合現代行政廳舍的基本條件。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歷任縣長也都看到了箇中的需求及迫切性,然而,多數是議議、談談,從未真正的邁入規畫階段或對外徵求民眾意見。此回陳縣長甫一就任就啟動了相應的評估工作,並將民意的反饋納入考量,誠屬難能可貴之壯舉,縱若在網站投票的設計上出了問題,應仍是瑕不掩瑜,我們更期待這樣的調查或民意參與能更嚴謹的擴大、持續下去,未來,在各階段的關鍵點都能適時的納入公民參與機制,也讓縣民體認到,參與公共事務的合理及必要性,貫徹一個以民為主的政策典範。
事實上,就一個行政園區而言,廣納多數辦公廳舍,便利員工辦公、民眾洽公,都只是一個基礎的機能,一個理想的行政園區應該還要有帶動周邊建設及生活圈發展的功能;這也就是為什麼網友們會直覺的以為,不合適的投票設計,會因為灌票而影響了真實民意的體現,反成為有志者「灌票」炒作地皮的工具。會有這樣的認知,的確不無道理,以新北市政府所在地的「新板特區」為例,便是一個新崛起的都會型商圈,也是新北市唯一具備跨境磁吸多元消費的都會型商圈,確實是商機勃勃、利益無限。但此回縣府只是做一個初步的地點調查,真要扯到炒地皮,恐怕還差得太遠;畢竟,新園區仍要以公有地擁有絕對多數的比例為前提,且現況三處候選地點周邊均為林地或未素地,有心人士真要炒作地皮,恐怕也是有心無力。縱然,就整體而言,我們仍然希望這不僅是一個新建的行政園區,而是可以如陳縣長所想,是一個整體的造鎮計畫。希望能為金門的土地利用、整體發展做出最有利的貢獻;倘真如此,方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施政。
平情而論,要說一起重大的公共建設,前提應是土地效益的極大化。金門自全面實施都市計畫以來,許多建設都被都計法規「牽著鼻子走」;其壞處是自主性不大,推動上曠日費時,尤其早期的規畫書圖部分仍屬「閉門造車」,其實用性令人存疑;而今次要再做修訂、變更,卻得符合各級都計委員的脾胃,著實有畫地為牢、自我侷限之憾。但好處也恰是因為有極為嚴謹的管制措施,對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猶能擁有可控性的貢獻。此或也是今日得以談低碳島、生態旅遊、紅磚文化的主因之一。然而,土地管理政策的目的乃在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及條件,我們自然希望行政園區可以完善行政洽公機能、平衡東西島建設,更達到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帶動周邊更新發展的目的。
總之,行政園區的選址調查,終歸是縣府廣納建言的一番美意,票選網站設計不夠嚴謹,應引以為鑑,卻勿因噎廢食,畢竟只要是以全體縣民利益為依歸,諸如此類開創性的舉措,都應該贏得掌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