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廈共榮之幸福願景
第7屆金廈泳渡活動-全球華人接力公開賽於8月1日登場,來自兩岸四地的200位華人菁英選手經由「接力賽」方式,從廈門椰風寨游向小金門。隔日,2015搶灘料羅灣│第13屆金門海上長泳活動,在金門的料羅灣「82據點」舉行,近2000位兩岸泳士,象徵兩岸的和平大使,共泳在曾是烽火連天的料羅灣內。
「金廈泳渡」與「搶灘料羅灣」可以說是金門夏天重要的活動之一;這除了是個成功的海上體育活動外,更是少數由兩岸官方合辦、賽事橫跨兩岸的年度盛事。要說兩岸交流日融,想沒有人會反對,但在兩岸的交流中總會出現一些障礙與「雜音」,此或也能充分展現兩岸交流雖狀似順遂,實則台灣內部卻始終搞不定「共識」的窘境;稍早的「服貿」如此,新近的「課綱微調」亦復如是,而且結果通常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誰也沒本事說服敵對陣營,總要攪得社會紛擾不斷,著實令人喟歎不已。這樣的意識型態抗爭與內部矛盾到底要持續多久,沒有人有答案,但可想見的是,如若持續到總統大選,金門之於兩岸的功能及角色,勢必要早作因應。
若如當下眾人預判,政黨再一次輪替,兩岸交流固不必然倒退,但至少也很難有變革性的開展;此可能也是陸方急於在其「國家安全法」中,寫入國家統一為包括台港澳同胞在內「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的原因之一。現況下,陸方固然不承認我方主權,但也不否認我方治權;當然,這樣的共識只在「統一」的前提下。這點當然是許多台灣人所無法認同的,但不論認同與否,都要經過國際社會的折衝與角力,但台灣朝野應該都不會想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因此,不論政黨輪替與否,兩岸交流都勢必留下一個「窗口」,目前看來,這窗口由金門擔綱的機會頗大,但關鍵仍然在於,金門如何在金廈合作的戰略高點上,取得優惠政策的戰術契機。
以兩岸合辦海泳為例。與賽者訴求的或只是一個神秘和富挑戰的泳道,但就兩岸政府而言,縱然知道伸出橄欖枝是必須的,但如何蛻去太多的政治干預及聯想,就需要智慧性的擘劃與運作了。對國內朝野政黨而言,兩岸政策總是充滿了政治敏感與權謀算計,如何取得選民的支持,獲得選舉最大的利益才是政客關注的重點,而民間及金門一再籲請的民生優先、經濟先行,放在權勢的天平上,往往輕如鴻羽;因此,我們以為,金廈兩地政府應就「可操之在我」部分,共同探討更多合作的可能性,積極開拓合作項目。因為,不論是從台北或北京看天下,金廈兩門都是卓有貢獻的可靠試點,縱然因為福建福州、平潭自貿區的開設,可能稀釋金廈合作的重要性,但如果金廈兩地政府真的不思進取,恐怕被取而代之、邊緣化,亦在情理之間。
欣見近期金廈官方終於啟動了首次的兩岸事務平台會議,可想見由打高空的各說各話進階到實務面的技術合作,磕磕撞撞勢必難免,但有了歷二十載,終至大事底成的自大陸引水計畫之鑑,當可理解︰「一切皆有可能」;此或就像金廈泳渡的接力賽一般,比的是雙人的協同作戰能力。我們必須在短期內,營造以金廈合作為前提的政策、法規的興革與氛圍,從容的應對可預見兩岸波濤,化政治危機為發展契機,實現金廈同進、中華共榮之幸福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