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前夕再談老人安養政策
金門縣截至104年4月底止,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佔全縣總人口12%。縣長特別針對此種你我都會遇到之社會窘象強調,金門老人安養政策,將朝「醫養合一」方向規劃,預定在金城車站斜對面的天主教會週邊地點打造「金城醫療照護園區」,建構安養制度,讓老人得到醫療、照護、關懷與安養,年輕人就能較沒煩惱專心工作。
為讓老人得到醫療、照護、關懷與安養,年輕人就能較沒煩惱專心工作,不妨效法北歐等先進國家老人政策,藉由社會、志工、政府之力,群力照顧老(病)長者,以免陷入「少子化」後之家人,因照顧老(病)人,影響到正常生活,甚至為了照顧老(病)人而辭職,破壞了正常之家庭、社會、經濟活動,更衍生了一定會出現;但大家不願道破「久病無孝子;棄置親人」的雙敗悲劇。以致家屬生活無品質;老(病)者被棄之窘境。不僅嚴重戕害親情、抹殺人性;徒增社會紛擾、家庭破碎;更嚴重阻滯經濟發展。
另外,可結合目前正流行「以屋養老」、「以屋貸款」、「以工代賑」精神。也就是說,當事者必須放棄目前一些不當之福利;甚至包含「放棄遺產」,將所有資源投注於本案之費用;當然包含自身安老之用。但為了活化經濟,必須有效吸引青壯年長住。也因此,利用此安老專案,有效吸引各地老人入住金門;但其條件是必須有相對之青壯年入住、長住金門,以活化金門經濟。因此入住金門之青壯年必須有職業證明;確保其長住金門。
設若就業有困難,也可由金門縣政府雇用為照顧老人之看護員。也就是說,將原本是無給職,在家24小時照顧自己長輩之身份,化身為有給職,只須工作八小時制之看護員(當然包含自身之長輩)。如此才能使老者有尊嚴;青壯者能專心工作、照顧家庭。不致出現老者無人養;壯者被累死之窘境。
這些做法都是可供政府參考,但因涉及民法遺產、地方自治法、宗教信仰等問題,必須組成一專業委員會妥為規劃。體大博思,事在人為。諸如新北市就打破無遺產繼承者才能以屋養老之限制,只要當事人同意即可。就證明只要充分溝通,以民為本,許多問題是可以逐漸克服的。老人安養政策事務繁多,無法一蹴可幾,要充分溝通廣求意見,並做完善規劃,才有可能實現,不過因凡人皆會老,老化是每個人都將面對的問題,在少子化將成社會趨勢後,如何及早規劃,讓人民老有所養,確實是主政者應審慎思考的大問題,最後且以數語共勉:「莫問鐘聲為誰響?不為他人正為你!」並以此為父親節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