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旅遊小確幸 精緻化展演活動
「2015年總兵署假日舞樂賞」首週演出成功,並獲得廣大迴響。繼8月22日棠風舞蹈團的熱鬧開場之後,23日由金門傳統音樂館所帶來的傳統音樂表演,完全的融入總兵署古色古香的場景,讓觀賞的遊客和民眾都流連忘返。
據悉,受邀演出的金門傳統音樂館用以樂會友的心情,並嘗試加入烏克麗麗班、金門高中弦樂社等,一起參演伴奏,以做為「金門傳統音樂館」暑期成果發表會的規格,提供最豐富的演出內容。
近來,金門許多重要景區及景點都看得到各種型態的表演,其形式或多以音樂、舞蹈為主,應也不妨礙其多元的表演樣式,特別是學生社團的參與演出,益發見到了創新與新生的力量,令人驚喜。抑或是初期推廣,聆賞人潮或不見得多,參與者卻極為多元,顯然已初步達到「吸睛」及群聚性的效果。不論是基於何種原由,我們都認為這個展演形式有必要持續的推廣下去,甚至是將其形塑為金門另一道「小而美」的遊程與風景。
縱觀金門的旅遊型態,團體行動、插館購物已蔚為主流。近年來,政府雖大力的推廣自由行,以及民宿聚落,但要取代簡便性高、旅遊費用低的主流客群及形態,仍言之過早。尤其是金門的夜間遊程相對貧乏,用過晚餐之後,就只能在鄰近街市逛逛走走,其內容依舊不脫白天的購物行程,差異性只是店家規模大小,以及攬客行為的「專業」度而已。這樣的旅遊內容既無法累積好評,更容易令人厭煩,對觀光的永續發展,更無任何益處。因此,人所常言,「推廣觀光必經長期規劃,更要有永續維運的視野及作法」;對商家而言,「質價相符」足矣,但對遊客而言,「物超所值」方屬應當。是以,旅遊過程中的小確幸、大驚喜,既要經過設計,更要自然體現在情境裡;打造友善旅遊環境的關鍵點從來不在硬件的規格及標準,而在整體烘托出來的感受及氛圍。一場相對純真的表演、一句不加粉飾的問候,都足以提高身臨其境者的感觀與評價。這樣的工作,速成不了,只能力行不輟、涓滴積累,方能克竟其功。
稍前,地區熱衷於舉辦大型活動,雖言必稱與大型旅展行銷結合,卻總不見觀光人口或旅遊素質有什麼根本上的改變及建樹。究其原由,或是金門地方根本就不適合大堆頭的表演或明星加持,因為那終究只是「煙花工程」而已;因為,喜好者未必願意花費更多的成本赴離島湊熱鬧,而多數的參與者在一夜激情後,也不會留下太多的記憶,最終檢討下來,還是會回歸到扎根本土,以及永續性的本質。題材還得從本地去萃取,展演還得源於在地的參與。此節所談的本地、在地,並不特別強調本土化的主體性,實則藝文型態既講究包容,更要有豐厚性及多元性;一把二胡足以訴盡滄桑,一組樂團更能表達情感的厚度與層次。清粥小菜、大魚大肉更有所屬,也各有所愛,只要不是低俗無聊、一陳不變之舉,相信都會獲得聆賞者的認同。
總之,我們還是要對觀光處、鎮公所等規劃的假日表演拍拍手;因為用心,才能與眾不同。我們期待這股風潮及風氣可以持續下去,更堅信品質的把關同樣重要;表演是一種情感的溝通及交流,不要把假日的小確幸、大驚喜搞成低俗或樣板化的驚嚇之舉,才能對金門的觀光有加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