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社區規劃師制度共同打造幸福家園
由金門縣政府主辦,金門縣環境景觀總顧問承辦的2015年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8月29日由縣府建設處長許志忠主持始業式後,正式展開第一階段基礎知識授課。許志忠期許學員,要有將軍事設施融入社區規劃、保存要重於維護、要和自然環境結合,以及要有行銷和綠環境的概念,並做好自主管理,期能由下而上來做好社區規劃。
據了解,這項社區規劃師培訓,主辦單位是招收六十名學員參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副縣長吳友欽也報名參加,和許多年輕學員一起投入成為社區規劃師行列的課程學習。
社區規劃許多人都會以為這是政府的工作,的確,在大多數的社區發展計畫中,政府都是提案者、資源提供者,自然也會是決策與主導者,這樣的現象在傳統社會裡並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在缺乏動因及外部連結的前提下,滿足社區的基本公共需求便已足夠,自然也勿庸顧及「參與式規劃」的制度及精神;然而,時至今日,民眾的需求多元,社區主體意識及特色發展需求也各有不同,在缺乏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公部門的規劃及思維通常很難切合居民的實務要求,以至於執行成效不彰,甚至不被社區居民所接受。而社區規劃師便在扮演政府與社區間的中介角色,協力推動、釐清區域環境改造的策略與方法。
易言之,社區規劃師的制度,在於激勵空間專業者走入社區,並與社區結合,期望藉由具有奉獻熱誠、熟知地區環境情境的空間專業者與團隊,發揮社區營造經理人的角色功能;這般的目標及願景看來理所當然,又極為宏偉,但實務面的執行成效如何,應視後續的駐地計畫及其成果而定。以金門而言,這項工作仍在起步階段,成功與否變數頗多,斷非三言兩語可以盡表,或許此間也曾澆滅了無數人深耕家鄉的熱情,然世事本就如此;「天時、地利、人和」本就很難同時兼備,甚至還要靠點運氣,但只要是目標不變,作法永遠有變動及討論的空間,甚至永遠需要更多的有心人投入歲月及熱情。如前吳友欽副縣長般退而不休,矢志為地方建設發揮餘光餘熱的精神及行動力,不僅值得推崇,更值得群起效尤。
事實上,社區規劃重視的是由下而上與眾人參與。而「人」通常就是最大的癥結及變數;如何將社區營造成居民希望的樣子,並兼具永續性及前瞻性的發展思維,可謂是「知易行難」之舉。諸如,大家都知道要強化在地民間組織與社區居民對公共事務的關懷及參與,形成社區共同體的意識,並藉由「低碳、友善、資源串連」等方法來營造新的生活文化,塑造適宜當地的環境特色空間,振興地域的生機與活力,但有想法是一回事,如何形成計畫、獲得奧援、落實作法,便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誠然社區規劃師可以在此間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但該怎麼起頭,恐怕就算是參訓者順利取得結業,依舊難窺堂奧。
因此,我們以為激勵專業者走入社區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公部門要先律定激勵政策,以及發展主軸,甚至是指定一些示範專案;如:低碳社區、節能家園、生態園地等等,創造更多居民參與居住環境及公共空間的改善機會,自然也會讓社區規劃師有用武之地,裨益協力居民共同打造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