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住宅政策實虛不吝給予掌聲與支持
回應全民對居住正義的需求,住宅政策幾乎已成了拉攏民心、提振人氣的靈丹妙藥。繼花蓮縣縣長傅崐萁喊出600戶、250萬元青年住宅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日前也提出8年完成20萬戶的社會住宅政策,雖然有人會質疑如何辦到、錢從哪裡來?但其成功吸睛的效果是達到了。民眾對此的評價不一,甚至會拿來類比金門的住宅政策,實情為何,應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花蓮縣縣長傅崐萁在今年6月時表示,花蓮縣政府決定今年8月份在新城鄉北埔火車站附近蓋600戶「青年住宅」,每戶售價不超過250萬元,「如果不夠,明年再蓋600戶、後年繼續蓋!」他希望青年朋友都能在花蓮安心成家立業。乍聽這樣的宣示很吸引人,也讓人為各縣市強推卻始終看不到成效的住宅政策嗤之以鼻,但深究其內容,著實充滿弔詭。
首先是興建的時程,6月宣布如何在8月「蓋」,並在2年半完工?實際上現在也已經邁入9月份了,原來8月只是開放登記而已,而2年半要完成規劃、徵地、興建、驗收、交屋,以現在的行政效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再者,其始終標榜的每戶250萬元,看似低廉,實則是含公設只有20坪,再以其臚列的公共設施,包括社區公園、籃球場、網球場、游泳池、宴會廳、健身房、護理站、托兒所等,如若都分攤到住戶的公設比例裡,試想實用坪數還剩若干?以這般的住居坪數安置單身、頂客族們或許可以,如何讓人安心「成家」?最後,其原指稱由政府投資的社會住宅注定失敗,打算由慈善機構、民間企業認建後,日後再攤還施工款,然時至今日,也沒看到那個單位跳出來表示願意擔此重任,因此我們也不能確定地方財政與苗栗同在「警戒段」的花蓮要如何生出財源?然而,花蓮縣業已開放青年住宅申請登記卻是事實,我們也無由質疑其推動到底決心,事實如何只有賴時間來驗證。
另外,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提出的8年完成20萬戶社會住宅,首要了解的也是約4000億元的財源在哪裡?當然,社會住宅的來源極其多元,包括政府出資興建的公共住宅及獎勵民間興建,再者,台灣還有上萬戶的空屋,獎勵空屋釋出變社會住宅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最後,再透過自償率等財務運算,未必便不能達到目標。但,這些條件及政策工具早就具備,為何卻沒有縣市能據以大放異采?道理仍是「說的簡單,做起來難」。或真有天縱英才者,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便要來談談本縣相對保守的經濟住宅。依揭示的每戶含公設36坪、450萬元,其實單價是和花蓮縣打平的,且除公園、集會所、停車場外,也沒有令人眼花撩亂的公共設施,再有離島的建設成本想當然一定會高過台灣,所以到底誰比較優惠、利民,不辯自明。另其建設期程約需4年,觀諸已完成的幾個區徵個案,也屬合理,可坊間猶然多的是「為什麼花蓮可以,財政全國第一的金門卻不行」的雜音。
有道是,「酒香不怕巷深,口碑不靠嘴吹」。的確,大眾對社會住宅有強烈需求,尤其地區房價近7年來成長了一倍;住宅政策既爭春秋,更爭朝夕。縣府團隊自應竭力早日達成目標,讓民眾有感,但鄉親們也勿庸自貶身價、吝惜掌聲,反折了自家人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