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城市競爭力蓄積發展實力
《天下雜誌》2015「縣市大調查」結果出爐,在幸福城市大調查中有關城市競爭力、社福力、施政力方面,金門都拿下非六都組的第一;環境力、經濟力則分列第二、第三;唯有文教力則是末段班的十二名。至於縣市首長施政分數排行榜,金門總排名第六。這般的成績無疑是極為耀眼的,但也說明了還有努力的空間;特別是文教力一項,歷來未見起色,或也是予縣府團隊一個圖謀精進的好課題。
事實上,金門得以搶下非六都組的諸多第一,主要還是民眾主觀的幸福感較高,因為傲人的社會福利,以及較少開發、優質的住居環境,容易讓人安於現狀、產生幸福感。然而,實質上六都的形成造成政府資源分配更加的不不衡;政府挹注更多的資源在六都,六都也掌握更大的歲入、歲出及政策主導權,於是乎其預算規模、對民眾生活影響,乃至長遠的國家、公眾利益,都呈現了極不協調的城鄉失衡與差距,而中央美其言要以政策來減緩或導正這樣的頹勢,多數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究理而言,台灣地很小、心卻要大;要讓各縣市有均衡而特色化的發展,六都等都會縣市首要捐棄優勢本位、區域本位的心態及作法,以更合理、合宜的方式強化縣市間的資源交流及特色互補,或能讓現行的地方自治有一個更良善的發展及結果。
再者,類似的縣市競爭力調查,其立論及根據本來也就有著標準不一、立足點不平等的問題。以《天下雜誌》公布的2015年縣市總競爭力排名而言,金、馬、澎三個離島縣便占了前四名中的三位,而「硬底子」的新竹市則名列第三。這說明了這是整體評鑑的結果,因為離島的資源欠缺與低密度開發,反而造就了都會縣市最欠缺的環境及幸福好感,因而提升了整體的競爭力。然而,我們還是希望所謂的「競爭力」能夠表裡如一,至少金門的醫療、水電等基礎資源必須得到充分的滿足,方不負掄元之名。當然,我們也應理解,以都會的標準來檢視離島,本就不公平,甚至是永遠不可能達成的任務,離島縣基本上還是應該堅持走自我特色的發展之路,「不爭第一,但求唯一」,爭創自己的未來。
最後,還是來談談不爭氣的「文教力」。文教力實際上是屬於綜效性的評比,大體是從藝文活動的表現、圖書館的軟硬體,以及民眾的閱讀習慣等來進行評鑑,就上述項目初觀,想多數人都會料得到金門的成績必然不會太理想。事實上,金門在文教方面投入的金額、資源、比例,想必並不會遜於多數縣市;然而,單就最直觀的圖書館建設而言,恐怕多數鄉親也會感到汗顏,金門不獨沒有像樣的圖書館,街市上的書店更是屈指可數且「日薄西山」。理論上,以金門的財政能力,要投資文教硬體不難,但軟體恐怕跟不上;閱讀習慣是一種需要環境養分培養的習性,斷非有舒適的場域、足夠的典藏便能一蹴可及,但,我們也絕不能放任其墜入徒具形式、使用率低、文教場域差勁的惡性循環裡,是該建設一處如北投圖書館般的典範建築,還是先讓現有圖書館擁有內外皆佳的公眾服務,文教部門首應檢視己缺、對症下藥,方能有所寸進。
總之,金門縣市競爭掄元固然可喜,但如能藉此盤點優劣資源,並適時的促成與各縣市的資源交流與合作,固強補弱,或也更能名實相符、借勢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