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金門運動島需要汲取經驗精益求精
金門縣政府與台灣超級鐵人運動發展協會10月4日於金門溪邊海水浴場共同辦理台灣鐵人三項暨鐵人二項聯賽(金門站),來自兩岸四地與國外共400位選手參加,邊挑戰三鐵邊欣賞具歷史的戰地風光,但比賽中,因指示牌簡陋、標示不清,甚至有工作人員搞不清規則,不只影響選手成績,也引來抱怨。
按理說地方舉辦國際級賽事,正是為地方爭臉面的時刻,沒有人會不想傾力辦好,特別是在擁有台灣超級鐵人運動發展協會這般豐富主辦經驗團體的加持之下,如結果不令人滿意,可能是考慮不夠周密,或者是主辦賽事的能量仍有檢討的必要。
當然辦理這樣的活動,旨在透過活動帶動地區觀光人口,形塑金門形象,其用心應該肯定,盡管本縣只是行政協助,但如何謀定而後動,準備好再做,以免影響好不容易建立的金門形象,也是活動過後應該檢討深思的。就鐵人運動而言,誠屬運動選手重要的挑戰與賽事,鐵人三項是由游泳、自行車和短程馬拉松組合起來的全能運動賽事,這些賽事需要一個接一個、按順序連續性的完成;訓練過後的鐵人需要學習運用精力、耐力確保在隨後的每個階段賽事,完成每項挑戰。因為這樣的挑戰非「鐵人」難為,所以又有了少了游泳的鐵人兩項賽事,鼓勵更多想要循序漸進往三鐵發展的選手一同參與。也因為鐵人運動並非單一環節的賽事及場域,更不能在有限的運動場館中舉辦,因此,操作起來便相對的更需要周全的事前規劃及承辦經驗,這樣的經驗或許金門縣政府是欠缺的,但台灣超級鐵人運動發展協會卻是學有專精,且事前一定會完成場地路線勘察、方案預演、分工協調,並收取了一定的報名費、贊助費用,按說場面應不致如此不濟,但是壞的情況真的發生了。
事實上,此回台灣鐵人三項暨鐵人二項聯賽之所以會增設金門站,自然也是看上了金門美麗的賽事場域,然而有場地顯然還不夠,如何經由預先的規劃配置、現場的調度管理,讓賽事的公平性、合宜性禁得起考驗,才是主辦此類賽事的最大目的。任何賽事都應有其規格,更有著循序漸進的過程;金門以往也舉辦過鐵人賽事,但結果都未臻理想,歸根究底,應是每回經驗的總結都只適用過個案,無法傳承舉辦經驗,並化為下一次更茁壯的養分;再者,地區有為數不少的運動人口,平素卻欠缺對鐵人運動的組織及輔導機制。「路線標示不清、指示牌簡陋、未公告交管、沒有晶片管制,甚至連工作人員都不清楚競賽規則」這樣的問題是在活動前期就該發現、確認的基本問題,如今卻被選手詬病,原因可能是在籌備的過程中未經過合理、嚴謹的檢驗及測試。
一直以來,縣府致力於推廣打造金門運動島計畫,而運動的養成、體育運動的推廣與普遍性是一個城市進步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政策既是確定的,鐵人運動也有助於這個政策目標的達成,就應努力籌辦出具有水準的運動賽事;盡管這次活動未臻理想,但這也和運動習慣的養成一樣,「有開始,一切都不會太晚」,只要此次的經驗能真正的成為下次進步的養分,「挫折」未嘗不是一樁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