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抗議防檢局漠視金門的防疫作為及努力
今年5月初,金門爆發口蹄疫,金門肉類製品一度不准輸台,之後農委會防檢局面對外界壓力,才又解禁。這個月防檢局將金門除外,以台澎馬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申請為「施打口蹄疫疫苗非疫區」,不但引發金門地方反彈,學者也質疑「意義何在?」
據媒體向防檢局求證後,防檢局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本島、澎湖縣及連江縣已2年多沒有口蹄疫案例,防疫工作有成,符合向OIE申請成為「施打口蹄疫疫苗非疫區」條件,防檢局正在準備文件,這個月將送出申請。
以上新聞傳到金門鄉親耳裡,多數應該會感到不可思議,更質疑如此一來豈非「一國兩制」?再有就是質疑防檢局此舉的目的何在?因為依照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的說法,現在肉類熟食也可出口,就算申請到「施打口蹄疫疫苗非疫區」,其他國家也不會因此讓台灣的生肉進口,因此申請對國內肉品出口沒有助益。唯一的解釋只有防檢局是為了自己的防疫功績「添薪加柴」,卻對一直致力於防疫工作的金門棄之如敝屣。
事實上,經過幾波的口蹄疫事件,大家或許會驚覺畜牧業在金門似乎也算得上是高風險的產業;再對證縣府致力推廣的養牛產業,或也會對畜戶的未來、已然投資的建設充滿憂心。誠然,金門因地臨大陸,疫病傳播的風險或許會比台灣各縣市來得高,但金門始終未曾放任過對疫病防制的努力,甚至還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此要是放到台灣任一縣市,早該獲模範生等級的佳評,但就因為金門的地理關係尚存在著農委會「無法管控」或「不知如何管控」的防疫風險,因此才會上演這類莫名其妙的鬧劇。或正如學者的抨擊,農委會近幾年在動物疾病防治上做得亂七八糟,從狂犬病、禽流感到口蹄疫,真的有決心和魄力,就要建立國內病毒基因資料庫,了解病毒在國內的變化,不要什麼病毒出現都說是「外來的」。
是的,「外來的」三個字正是防疫卸責的最佳利器,一直以來,農委會也沒拿出足以證明病毒是「外來的」的證據,於是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切割」;不論金門防疫措施做得多好、多到位,甚至是送往英國檢測的口蹄疫檢體根本就未驗出病毒,還是一如既往的進行切割與自我防護;此種本位主義及先入為主心態著實可鄙,更教金門倚賴畜牧業為生的養殖戶及特產業者情何以堪!
我們重申,中央對金門的防疫監控始終不斷,金門對的防疫作為也從不間歇。金門防疫所長文水成便表示,中央要求金門在10天內完成57個牧場的檢體抽檢,目前已完成29場,會儘速將結果送農委會,爭取應有的權益。如今中央在金門尚未完成交付檢體抽檢任務的同時,便將金門排除在外,去申請一個不具實質生肉出口利基的「施打口蹄疫疫苗非疫區」證明,不更顯得其將金門視為「化外之地」的可鄙?且此舉已然嚴重打擊金門一線辛勞防疫人員的士氣。
總之,對於農委會防檢局此種毫無道理的作為,我們表達嚴正的抗議;縱或未來能如縣府規劃所想,金門牛肉的市場應該放在大陸,而非台灣,用以規避猶如不定時炸彈的疫病風險;但經此一事後,或許鄉親們也要喟嘆:「金門有這樣的防疫戰友,哪裡還需要什麼『外來的』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