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敬老 實現高齡友善幸福島嶼美名
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將至,縣府為慶祝重陽節,自10月份起舉辦「慰問關懷90歲以上長者及百歲人瑞」、「阿公阿嬤歌唱比賽」、「高齡模範老人及金婚夫妻、鑽石婚夫妻表揚暨慶祝活動」及「模範老人赴大陸知性之旅」等系列重陽敬老活動,希望透過活動的舉辦,共同關懷高齡長者,同時傳達對本縣高齡長者之敬愛與重視。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製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經過多年變遷,保存且研習著歷史上的各種習俗,已經成為多姿多彩且內容豐富的節日。後經由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希望藉由九九重陽,長久長壽的美意,祝願每位老人家長命百歲,並喚醒大眾關懷老人、敬老尊賢,增加了重陽節的內涵。
在《史記》裡有這麼一段紀錄:「《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長者隨著時間積累,蘊藏相當豐富的人生經驗與生活智慧,有無窮無盡、如山高的寶藏可供晚輩挖掘,透過技藝、專長、人生哲理、經驗的分享,可供晚輩學習,並串連暨建立起緊密的世代情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顯示出長者生命智慧之豐富性,由於長輩們經歷過無數艱辛歲月和時代的變遷,無論對人或事都看得通透,他們世故,人生閱歷豐富,凡事包容、理解,遇到困難能從容面對,隨遇而安,更能做到知足常樂,對晚輩的立身處世大有幫助。
《禮記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此即永續社會的理想,亦是和諧安康社會的最佳藍圖。而愛老、惜老、敬老,慎終追遠、敬老尊賢,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道德傳承,也實踐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信念。歷代王朝對養老敬老也作出了許多具體規定,如周朝每年舉行「鄉飲酒禮」,用以「正齒位、序人倫、敬老尊賢、息事端、敦睦鄉里」;春秋戰國時期規定,70歲以上老人免一子賦役,80歲以上老人免二子賦役,90歲以上老人全家免賦役;秦漢之際,國家每年在仲春、仲秋舉行兩次養老禮等。
社會處指出,本縣老年人口逐年增加,104年截至7月份止,本縣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萬4,536人,九十歲以上長者達652人、百歲人瑞共計43人,足以證明金門的生活環境愈來愈適宜老年人生活。縣府社會處並提供「離島地區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全民健康保險應自付保險費補助」、「金門縣歷經戰地軍管時期老人慰助金」、「老人假牙補助」、「中低收入老人住宅修繕補助」、「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等諸多社會福利,為創造安心養老環境,確實落實對銀髮族的照顧。
面對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趨勢,除了例年舉行重陽敬老活動,藉以弘揚敬老尊賢美德,縣府也積極建構完善的老人福利系統和友善生活環境,讓長者們「70才開始、90不稀奇、100笑嘻嘻」,實現高齡友善、健康幸福島嶼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