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健全海岸清潔管護營造永續優質環境

發布日期:
點閱率:752

金門縣五鄉鎮公所近日同步在轄區海灘辦理秋季擴大海漂垃圾清除活動,共動員1000多人,以實際行動維護環境清潔。這次活動在金湖鎮後峰海灘、金沙鎮后扁海灘、金城鎮泗湖海灘、金寧鄉后湖海灘及烈嶼鄉青岐南山頭一帶同時登場;主場次在金湖後峰海灘,由副縣長林德恭、環保局局長傅豫東、金湖鎮鎮長蔡西湖帶領地區各機關單位、岸巡、軍方、志義工、社區民眾及民間團體等參與,一起清除海漂垃圾。共有23個機關團體,400多人參與,大約清理資源垃圾100公斤,非資源垃圾2430公斤。
「愛在金門,關懷地球」絕不只是口號。金門有綿長的美麗沙灘,但海漂物防不勝防,除了常態性的淨灘活動外,還需要更多教育宣導與具體作為,才能回復海岸線應有的美麗與潔淨,這方面的工作看起來效益極為有限,但如果什麼都不做,恐怕就不僅止於汙染環境、貽害子孫而已,而是對自我環境的一種公然摧殘與漠視,更不是文明人應有的文明作為。
當然,或許大家也能理解,淨灘是治標,源頭減量是根本的解決之道。金門因緊鄰中國大陸福建致使對岸垃圾易受海潮及豪雨沖刷漂流而來,近年海漂垃圾主要為農村生產污染物、工業及生活固體廢棄物、竹木、危險性醫療廢棄物及海上箱網養殖保麗龍等幾大類;也由於海漂垃圾主要來自大陸,透過兩岸協商機制,大陸方面亦有善意的回應,包括在九龍江沿途設置攔截網及派遣移除專船等等,但是,這些努力並不足以做為自我懈怠的本錢,保有對於生態環境保育的自覺性,只是基本責任,動員更多的民間力量共為金門美麗的海岸盡一份心力,或才是正本溯源之策。以下謹提供兩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健全的管護動能。要維護綿長的海岸線,光有熱情及少數的淨灘活動遠不足夠的;我們應該結合學校、民間社團的志工資源,開展更健全的淨灘管理維護組織及人力,「從小而大」建構起完整的海灘管護體系,而公部門在此間的角色,除了輔導組織的健全發展外,更要設法提供機動化的能量,讓規模性的組織更具有作業上效率。例如:金門已擁有全國第一部自走式淨灘車,每小時可淨灘六千五百平方公尺,約為二十七人同時工作的能量,平日再配合沙灘車、資源回收車,以及鄉鎮公所的抓斗車作業,已足讓海灘的清潔維護事半功倍,但若能將這股能量轉化為各鄉鎮志工組織的自發動力,其效果勢必更加驚人,且兼有影響性與教育性的重要意義。
其二,落實兩岸民間互動機能。兩岸的交流事務,有些事由民間主動要比官方主導來得更具彈性及效率。海洋生態保育及岸際維護,本就是普世價值,不管政治立場為何,沒有那個官員會願意去承擔「讓地球笑我們髒」的罵名,重點僅在於其影響性,以及是否令其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在官方的交流上,通常是「行禮如儀」,而民間的互動卻是「迫其就範」;道理許多人都懂,如何讓其成為有效的運作模式,或還需公私協力,多予嘗試及費心。
總之,要創造「美好金門,永續島嶼」的優質環境,讓我們的沙灘更清潔、更美麗應是首要職責;把握並健全更好的運作機會與機能,既能營造優質環境,更能保留住自然所賜予的珍貴資產,何樂不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