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海洋生態 兩岸政府責無旁貸
本(11)月2日,同是金門籍俊彥的海巡署海岸巡防總局總局長許績陵抵金視察防務,金門地區數十位漁民兵分多路,拉著白布條「圍堵」;對這位金門籍岸巡高官,漁民朋友絲毫不假辭色的以高亢的語氣,表達對政府護漁無能最嚴正的抗議。許績陵當場表示,海巡署一定會加大護漁能量,不會坐視陸船在金門海域來來去去。不過他也無奈的表達,加船、加人都需要建置時間,政府預算的投注,也不能由他一人說了算,他會盡快向海巡署反映並尋求解決辦法。
沒過幾日,海巡署果然針對金門海域的護漁任務增強能量,除在11月3日派遣「新北艦」報到外,11月5日又增加M8快艇與6名海岸總局特勤人員加入護漁的行列,在精銳盡出、內外夾擊下,首日便查獲越界的兩艘大陸漁船共5人。
事實上,大陸漁船在金門海域「撈過界」,的確是老問題,且不管「撈過界」的大陸漁民或是怒火中燒的金門漁民,所爭所求的,都是「生計」而已。大陸近海漁業資源因狂撈濫捕、保育不力,近年來已遭破壞殆盡,反是金門生態體系完整的漁場,成了他們嘴邊張口可得的「肥肉」。近期,黃魚身價看俏,更惹得諸多大陸漁船甘冒風險在金門海域大撈特撈,但也就是這種大批集結、如入無人之境的作業方式,才更令金門漁民忍無可忍;當然,我們的海巡署也不是擺設用的,但因為「馬」瘦人少,只能反覆的「你追我跑」,金門海域從南到北幾乎全面淪陷,恐怕連嚇阻的功能都極其勉強,也無怪乎金門漁民會不客氣的送上「姑息放縱,束手無策」的白布條,這對號稱已「竭盡所能,全力以赴」的海巡署更不啻是最不堪的評價。興許海巡署也看到問題的嚴重性,連著幾日加派重兵進駐,果然兵強馬壯,首戰告捷;但或許鄉親們更擔心的是這樣的強力奧援可以支撐多久?又有否可能變成常態化的編制,讓金門海域更無後顧之憂?
平情而論,大家也知道擴大聯合掃蕩只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對陸船之緝捕基本上還是你追我跑、暫避其鋒,要說功效都是短暫的,源頭還是要透過兩岸的協商機制,把縣府納入協商平台,將越界大陸漁民相關情資轉交陸方處理,並由陸方在「將犯罪扼殺在搖籃裡」,方能畢其功於一役;否則,縱使投入再多,功效亦屬有限,甚至最壞的情況,還可能擦槍走火的觸及兩岸主權的敏感神經,讓問題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危及兩岸的和平交流與合作。
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誠如陳縣長所言,站在漁民的角度思考,漁民因質疑政府護漁不力出來抗爭,他覺得是好事,至少漁民朋友已看到問題,拉出戰略思維,政府也才會正視金門海域的護漁問題。
總之,兩岸事,無小事;既然兩岸的領導人都能在間隔66年後再度握手言和,摒棄「越界」這種敏感性的字眼,至少兩岸政府也該為「共有」的海洋生態復育,同盡一分心力。面對同一片海域中的海洋生態,本就不該有政治立場的分歧,地球只有一個,海洋也是唯一,誰人也不願金門近海漁業重蹈大陸的覆轍,於是乎我們就得從想法中找到做法,共謀金門海域的生態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