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縣政決策正確 締造金門發展願景──由縣府成立推動縣政決策小組談起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施政能否順乎民意,單打獨鬥陳舊觀念務必改變,尤以公僕應有主動、負責、熱忱、有效之不變精神態度,在金門第一,鄉親為先之自我要求下,統合戰力,掌握先機,俾應瞬息萬變,消弭民怨於無形。
根據瞭解,縣政府為期滿足民意所需所求,深感雖然已有定期會議,藉以集思廣益,加強溝通、建立服務共識,惟以施政項目龐什,兼以主客觀條件猶又不足,特別是需要鉅額之財力挹注支援,專業人力輔佐者,每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憾,顧此失彼,亟待加強策進。
職是之故,爰於今年九月成立推動縣政「政策小組」,成員包括觀光、建設與工務等處局以上主幹,每週定期集會,針對金門整體應興應革之重大事項及鄉親聚焦之問題,進行深度討論,交換獻替意見,從而確定方針,訂定決策,付之執行,精益求精。迄今經已召開會議十餘次,藉此統一觀念,加快步伐,對於紓解民瘼民困,具有正向之功效。畢竟說一丈不如做一尺,做一尺不如拿出具體績效,大家都在看,讓人民有感。
平實而論,任何公私事務,都有盲點,盲點即是缺點,就公而言,施政上之缺失長期存在,只有輕重之別、大小之分,殊難做到萬無一失,完美無瑕,盡如人意,惟若要坦然面對,運籌帷幄,全力以赴,事半功倍。
綜觀歷任首僕,莫不一本初衷,珍惜任期,盡心竭力,各有建樹。溯自民國八十一年戰地政務結束,回歸地方自治常態以來,迄今歷時廾餘載,倘以地區整體基礎建設來看,硬體設施佔其大宗,細數犖犖大者,包羅萬象,概括國計民生、經濟、文化、政治、教育諸項,齊頭併進,軟體、硬體都有成果,諸如扮演試驗角色,啟開金廈(三通)大門,兩岸從此破冰解凍,如今兩岸三地互動交流不絕於途,帶動區域經濟繁榮,為國家人群作出貢獻,至於一般民生建設,效益與日俱進,立足現在,放眼未來,願景如願以償,誠非徒托空言。
再就社會輿論顯示,民意求新求變求快求好呼聲此起彼落,急如星火者,想要看到縣政團隊端出牛肉,凡此種種,正是施政之重心,務必集精竭智,發揮高度能量。流光稍縱即逝,年來五星級政績叫好叫座,也是公僕責任加重之開始,緣此,應以「不走樣不變調」之深度服務自許,榮辱與共,劍及履及,持續提昇團隊行政效率。
決策一經決定,則應整裝出發,依循行政三聯制之順序,訂定周詳計劃,認真督導執行,有計劃不督導、不考核,或分層負責不能貫徹,逐級深入瞭解執行之真象如何,難免發生上緊下鬆情況,因而政策政令是否落實有效而有成果,端看三聯制,能否三者齊頭並進,發揮預期功力,期以達到「計劃不落空,績效不掛零」之理想目標。
再者,金門之未來路途坎坷遙遠,還有重重難關,猶待突破克服,至盼中央與地方秉持心手相連,促使動力、助力與拉力三者合一,宏大相乘相加成效,此次金門醫療升級,心導管室揭幕與患者體外碎石機啟用,即是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金門縣政府三位一體,苦民之苦,各盡其責,共同努力與鄉親鼎助支持有以致之。凡此也是政府決策正確,推動執行落實。一步對步步對,反之,因循敷衍,得過且過,非僅加深民怨,結果猶如貪污一般,民脂民膏付諸流水,功虧一簣。
總之,政策源自民意,根據民意研訂決策,看準,走穩,實事求是,即是順應民意,乃成事之關鍵,換言之,化阻為助,轉逆為順,步上坦途,實現願景,胥賴始終如一,鍥而不捨,再接再厲,最能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