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金門醫療進級未來願景必勝必成
金門民意之心聲,既有三大問題,亦即醫療昇級、還地於民、未來有發展。其中〈醫療〉則屬首要,謂之(金門人的痛),如今隨著三位一體(衛福部金門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金門縣政府)共同經營之金門醫院正式掛牌,並於104年十一月二十日上午,由三方領導人於金門醫院廣場,在衛福部長蔣丙煌、立法委員楊應雄、金門縣議會議長洪麗萍、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委員會主任委員董翔龍暨金門各界機關首長見證下,隆重完成簽約儀式,同時舉行「心導管室」成立揭幕,從此服務層面擴大,醫療品質跨出一大步,不啻是金門醫療史上一大盛事,創下金門醫療昇級嶄新紀錄,全民深感有福,入目也入心。
眾人所知,醫療之良窳成敗,俱與全民健康與生命息息相關,唇齒相依,密不可分,是好是壞,影響深遠。蓋因醫療事務,非比一般服務工作,復以牽涉因素繁什,欲期盡如人意,有其一定難度。凡此,祗有「施」與「受」兩者,各自心知肚明,金門醫療昇級與服務品質之精進,一直是社會大眾聚焦之話題,週而復始,不斷下情上達,所憾,由於地區主客觀條件不足,位處離島邊陲,交通不便,有「步」難「進」,長期以來,急症、重痼頑疾及偶發意外重大事故,唯有後送台灣醫療中心救治,別無選擇,要說政府未予重視伸出援手,醫護群體未盡心力,客觀以論,有欠公允。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任何一方,都在不斷努力,希望做到皆大歡喜。
緣此,看「人」與論「事」,貴在實事求是,僅以金門醫療體制一改再變為例,倘若深入其境,可謂歷盡千辛萬苦,點點滴滴,有血也有淚。諸如從戰地政務時期,軍方醫院擔綱地區醫療大樑,有位外科主任〈雅號柳一刀〉,肩負進行軍民大小手術救人於急,到金門衛生院專精婦科梁樹鄂主治大夫,也得兼顧內外科問診與巡房及兒科醫務,斯情斯景,進步不言可喻,幸好政府建立培養「醫保生制度」常軌,始得後繼有人,且能秉持我的家鄉有我的愛之衷心赤誠,投入金醫行列,讓醫療在地生根、發芽,守護鄉親健康,紓解患者疑難苦痛,歲月不計,淡泊名利,默默犧牲奉獻三十年如一日者,不離不棄,立志懸壺濟世,行善積德,犧牲奉獻,醫病也醫人,造福芸芸眾生,個個無怨無悔,勞苦功高。
有云:「人在做,天在看」,對於金醫全體醫護同仁袍澤長期齊心竭力之表現,相信社會大眾了然於胸。迨後地區「醫保生」學成,陸續到位,一棒接一棒,步入正軌,轉而進入佳景,自是可望也復可及。
無可諱言,金醫多次改制,各方期待殷切,記得伊始改隸行政院衛生署,曾有不同主張出現,但是縣政領航者有遠見,有決心,力排眾議,拍板定案。這是一大改革,為金醫帶來轉機。此期間台北榮總、三軍總醫院、台北聯合醫院,都曾鼎力奧援支助,讓金醫在穩定中順利運作,嘉惠社會大眾,證諸當時決策正確,勇於承擔,值得肯定。何況,歷任縣政首僕、立委,及各級代議士及全體鄉親,有志一同,密切配合,共赴事功,更是加速金醫脫胎換骨,改頭換面之關鍵,愛拚才會贏,贏在不斷起跑向前。
當然,三位一體共同經營模式,主從關係清楚,並不代表一切問題迎刃而解。誠如金醫院長王必勝致詞所說:「心導管室」之成立,只是好的開始,未來還需三方各盡全力,再接再厲,突破之後,行動不能停歇。換言之,好要更好。語出肺腑,實話實說,負責盡職之服務態度,溢於言表。孰是,用對人,做對事,成事加乘,可勝可成,不少應邀到場觀禮人員全程入院參觀及參與慶祝便餐後表示:金醫團隊通力合作,作業完備周詳,事前準備充分,執行澈底,分工有條不紊,整體榮譽至上之工作精神,可資公僕借鏡學習,相勉相許策進。
總之,金醫明天會更好,大家對於掛牌當天上台致詞之中央部會首長許下之諾言保證深信不疑,而縣長陳福海的肯定、鼓勵與期許,正是全民之心聲,至盼說到做到,動力、助力、拉力合力到位,讓金醫品質更上層樓,勝造七級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