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建立節水意識與用水觀念乃當務之急

發布日期:
點閱率:874

台灣某傳媒近日發表「福建的水,解得了金門之渴?」專題,藉以剖析「引水不過是治標不治本」,呼籲政府不應沉浸在有了引水,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的幻想之中。
誠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全球的小島大多是缺水缺電,金門也不例外,對此,陳福海縣長便曾表示,即使金門向大陸購水購電,價格也不會便宜,因此只有大家一起節水、節電才是長久之計。事實上,受到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影響,節水、節能、減碳、推動綠色經濟永續發展、建構低碳社會,已是每一位地球公民無法旁貸的責任;而金門超抽地下水,導致水質鹽化,以及不能善用回收水等等,已是迫在眉睫的課題,並不會因為有無自大陸引水而有所不同。
的確,金門縣位處離島,雨量少,水庫多為淺型蓄水不易,水源主要仰賴地下水、海淡水及湖庫,金門自產水成本每度約五、六十元,自台灣運水,每度成本更高達200元以上,而自最近的大陸引水,便成了最優先的選項。自大陸引水計畫經過了20年的努力,終於在福建省蘇樹林省長,以及陳福海縣長的見證下,於104年7月20日上午由金門縣自來水廠與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在金門完成購水契約簽約儀式,後續金門縣政府將積極推動大陸引水海底管線及相關配合工程,以期早日引進大陸水源,以解決金門缺水之苦。但自大陸引水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確保自有水源,以免未來也將與香港一般,走上過度依賴中國供水一途。
根據規劃,金門未來必須確保70%以上的自有水源,而縣政府也據此加速推動「金門自來水擴建計畫」,以及「大金門海水淡化廠既有功能改善暨擴建第二期工程」。其中,「金門自來水擴建計畫」預計分5年執行,主要工作項目為新建每日處理2.5萬噸原水的洋山淨水場及配合大陸引水之岸上受水、導抽水工程相關管線與供配水設施,目前進入進行規劃設計階段。「大金門海水淡化廠既有功能改善暨擴建第二期工程」,每日可增加4千噸的備援水量,整體工程預計105年完成。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也正在辦理新建兩萬噸海淡廠工程可行性評估與規劃,作為長程備援方案;然而,有了這許多「開源」的規劃,卻不必然能確保金門用水「高枕無憂」,原因是金門的「節流」工作還遠不足夠!
水源來之不易,涓涓滴滴都要善用珍惜。為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縣府已計畫辦理白龍溪等20餘處區排之攔蓄水設施,完成後約可增加17萬噸蓄水量;另外也委託專業技術團隊對金沙水庫出海口等流域進行整體評估與規劃,初步評估可於金沙溪流域蓄存上百萬噸的雨水,當颱風豪雨來襲時,也能發揮滯洪減災的效能。另外,全縣5座水資源回收中心,已完成擎天、太湖及榮湖場的放流水回收作為花木、農作澆灌使用每日約2千噸,金城場放流水每日約4500噸,規劃供花木澆灌、農塘蓄存、濕地營造使用,補注地下水資源,水資源也能回收再利用。
然而,縱若以上工作都完備了,民眾的節水意識、用水觀念仍是關鍵所在。我們如還是放任營業場所抽用地下水,對灌溉用水沒有計畫性的管制,甚至讓鄉親始終認為,「金門水價便宜本就是應該的」;或許,再多的水也解不了金門的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