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門成為兩岸政策最佳的實驗場域!
總統、立委選舉打得火熾無比,不意外的抹紅、抹黑仍是許多候選人習以為常的選舉策略之一。於是乎原被視為台獨大將、反中先鋒的候選人,卻被挖出其家人、親屬實際卻扎根大陸,大賺人民幣。一時間倒令人有些角色錯亂,似乎在民主選舉這個「照妖鏡」下,也鮮少有人禁得起如此這般敲打與考驗的。
事實上,就一已成年的獨立個體而言,自有互異的人格特質與生活軌跡,縱是夫妻、父子、兄弟也難以絕對的影響或決斷各自的人生安排,何況前述的反中大將中,還有的是翁婿關係;老丈人要上那做生意,做晚輩的那有插嘴的餘地,如就因此將其打為台獨「雙面人」,似乎要求太苛;然而,縱是如此,也不能說政治人物就不應該有較之平民更高的行為標準;諸如:前行政院長劉兆玄便硬是讓自己的兄弟斷了公家的標案及生意,而最酷的總統夫人美青姐也在馬總統上任前便辭了銀行的法務工作,或許這些工作並沒有和總統、院長職權有直接的關係,但「瓜田李下」、為免爭議,在可控的範圍內自然是能免則免,既然有人要上位,自然有人得犧牲,或也無可厚非。但,就與大陸做生意一事,真的斷得開嗎?政壇中,口誅筆伐老共,自個或家屬登陸大賺人民幣的,依然所在多有,要切斷兩岸間經貿的互賴及依存,談何容易!
依照大陸國台辦的年終盤點,去年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舉行了第十一次商談,簽署了《海峽兩岸民航飛行安全與適航合作協定》、《海峽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定》2項協議,這讓兩岸之間簽署的協定達到23個;23個協定便是23條臍帶,台海兩岸經由這樣的機制各取所需,互享和平紅利。於今,兩岸的貿易總額估計全年約為1900億美元;台灣赴大陸投資的企業專案,去年則增長了22%以上,人員的互往更達到1000萬人次,以台灣的經濟量體、產業型態、人口規模而言,現階段幾乎已是不可能切斷大陸而擁抱世界,於是乎縱是擁「獨」最力者,也只能弱弱的表示自己是「反共不反中」。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就是其憲法明訂的唯一執政黨派,共、中本來就是黨國一體,在可見的未來也看到分崩離析的可能性,該老兄要反、不反的,到底又是什麼東西?
平情而論,不論政治立場如何,也沒有那一個人會「頭殼歹去」要去跟老共拚武力;台灣目前唯有且值得一提的,就是經過開放的民主歷程所獲得的多元民主精神與價值。過分堅持一種不可行的信念,就跟自己嘴裡罵的獨裁政權一般,完成不值得期待與支持。台灣絕不可繞過中國大陸而擁抱世界,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找出共生、互存的運作模式,讓彼此各得其利、創造雙贏。
一直以來,我們都堅信金門是九二共識下最佳的實驗場域,不僅是源於金門協議、小三通、夏張會、兩岸通水等等的務實成果,更因為金門有著超越藍綠族群認同的空間與機會。要論被中共傷得最深者,莫如金門,卻無礙金門積極的伸出和平的橄欖枝,因為,沒有人比金門了解,和平的珍貴與價值。
慈悲沒有敵人,讓敵人成為朋友,方是上策。於今台灣倥傯難解,或也正是金門發揮其跳板、窗口與試驗區機能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