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提升機場國際規制 建置周全疏運配套

發布日期:
點閱率:1,372

春運年假末幾日,天公不作美,尚義機場又見擁塞及旅客滯留過夜情景。2月14日,蜂擁登記候補的人次飆高到1萬1000餘人次,所幸午後風向轉變,坐鎮於機場的縣長陳福海、立委楊鎮浯向旅客宣布機場開場的好消息,並帶領服務團隊投入輸運的服務工作,民航機及軍機加班機順利起降,整個輸運持續至深夜三點半,往返台金的航班總數達126班次,創春運的高峰。
春節疏運一直是縣長陳福海上任後最著力的「重中之重」,但再完備的疏運計畫,還是抵不過莫測的氣候變化。丙申年春運一開始走得順暢,然而就在年節尾聲,卻因暖溼氣流登陸,致位處低窪地帶的尚義機場,雨霧不開,機場跑道的能見度始終在一、二百公尺間徘徊,不僅嚴重打亂了台金空中交通,在機場苦候天晴,急著登記候補的旅客人數,也寫下近年來的新高紀錄。
事實上,霧鎖金門已經是老問題,如遇幾天大霧,金門便形同「孤島」,不僅滯留的旅客怨聲載道,對金門的觀光形象更是大打折扣,但遇到這樣的問題,也並非全然無法可想,諸如:節慶間的ABC疏運計畫每每能發揮「及時雨」的最大效果,確保旅客順利返家。但不論縣府、立委團隊做得多麼盡心盡力,終歸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長此以往,恐怕仍不免還得繼續「看天吃飯」,因此,要解決金門對外交通的窘境,理應要有「釜底抽薪」的作法才是。
歷來,針對改善台金交通,便曾有過添購台金高速快輪、遷建尚義機場,甚至是謀求與廈門共用大嶝機場的芻議,對於這些主張,我們認為都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然而,卻不盡然便是金門眼下便需戮力以赴的課題。此就猶如我們理解,更高優的基建及交通設施可以提升旅遊品質、改善出行便利,卻不一定禁得起成本效益的檢驗;縱然,許多基礎建設,不能單以成本效率考慮,但在可能的預算排擠下,我們不可能顧此失彼,或是「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反觀國際許多大城市對外的交通也僅有航空一項,卻也不必然便讓其旅遊品質打了折扣,因此,我們主張,改善金門對外交通理應有更周全的策略及計畫;特別是這些權責都在中央,中央政府理應負起全責,而不是一味的讓地方縣府、縣籍立委扛起「救火隊」的重責。
策略上,尚義機場應該提升至「國際化」規制;尚義機場節慶日會擁塞至此,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已具備了「國門」的機能,卻沒有國門機場的配套及設施。眾多過境金門往返兩岸的旅客才是金門交通之所以擁塞的原因。交通部應著即思考規劃提升金門機場的「國際化」規制,並納入更周全的周邊疏運配套,如:將金門納入廈門交通網,利用廈門、大嶝機場轉運等等,方是符合實需的釜底抽薪之法。一直以來,金門都是兩岸的金門,如若金門機場只需應對來自台灣的客運量,也不至於在霧鎖期間擁塞至此,而「昧於現實」恰是最不明智的處理作法;在金門,有許多兩岸事務亟待溝通及解套,而交通絕對是重中之中,應優先列入處理的項目之一。
最後,我們仍然要感謝陳縣長、縣籍楊立委帶領各自的服務團隊在春運期間盡心盡力的貼心服務與傑出表現;這可能也是等待霧開的旅客們,無奈心情下稍可慰藉的暖流與德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