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金猴策勵來茲
經過了九天的年假,各機關學校如期上班、開學,各行各業也開展了如序的作息。展望金猴年,或許我們也可以來剖析一下今年的工作重點,讓金門發展得更為穩健。
過去一年,可說是陳縣長銳意興革的一年;承載著鄉親付託的首位無黨籍縣長,讓建設金門呈現了更多的可能性。從發放戰地政務時期55歲鄉親慰問金、取消斜屋頂、檢討自然村限建、擴寬主要道路,到提升醫療服務、大陸通水,以及諸多兩岸事務政策走向看來,可以瞭解其除了「務實內政,厚實民生」的政策主軸外,尚不忘為金門爭取更上位的政策角色,特別是民進黨蔡英文主席當選總統後,面對兩岸間可能的變局,金門更要有「點亮自己」的信心與魄力。
然而,對於小島金門而言,最重要的發展利基仍在創造規模經濟,因為,消費或常住人口要是無法提升,再多的產業平臺、交流努力都可能只是「做白工」;此一論斷,最明顯的結果便在台開、昇恒昌兩大招商案上。艱辛草創期猶不可懼,最可怕的是沒有盼頭!若長此以往,恐怕日後的開發案也難保能順暢的走下去。產業不進駐,意謂著就業市場的低迷與停滯,好不容易回流的就業人口可能又得各奔東西,這對金門的長遠發展無疑是不利的,而政府的責任便是確保投資環境的優勢與潛力,並能在自由經濟的競爭下,實現正義、保有活力。箇中關鍵,或便是極大化土地的利用效益。
首先,土地要盡其利,產業方有根基。金門目前已進行了少數的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工作,顯見的優點便是健全公共設施、帶動地方發展,但也因為作業過程的冗長與爭議,讓許多人對這樣的土地利用模式,不具信心。事實上,我們如果希望看到更大規模的產業復甦及榮景,都市計畫、土地政策便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及工具。金門全面實施都市計畫已逾二十載,多數人看到的卻是未蒙其利,深受其害,然而,如若我們有如台中市辦理各期市地重劃區的規模及效率,或許便會瞭解都市計畫、土地政策的興利機能,遠要比任何措施更來得直接而富有效益。現階段,金城二、三期、金湖區徵,以及環保局對面產業園區的工作都要加速,甚至還要提早進入下一階段的區徵、市地重劃及產業專區的規劃及建置作業,並圖謀更快而有效的土地開發方法。讓土地能盡其利,應是提升金門住居人口、產業規模,以及發展潛力的主要基建工作之一。
再者,確保兩岸和平,才能點亮金門。過去的一年,金門開創了空前的兩岸事務成績,而這些成績除了今人的努力外,更多的是源於兩岸的和平紅利。在國家認同的紅線下,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政局動盪在所難免,但「兩岸和平,點亮金門」的政策主軸必須被極大化的行銷及彰顯;金門只能是兩岸的金門,而非是台灣或福建的金門。金門關鍵地位的氛圍營造、說帖擬定、政策爭取,都必須在短時間看到成績;最理想就是蔡英文總統就任時,就能送給金門一份大禮,在此之前,就看金門結合各界展現的拚搏決心與努力了。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未來的金門仍然充滿各種發展變數與可能,而攸關金門民生、經濟的議題,更始終是鄉親們關注的焦點。梳理趨勢、策勵來茲,新的一年仍待我們攜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