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視能源問題守護金門永續發展

發布日期:
點閱率:864

「312非核家園遊行」昨天分別在台灣北中南東展開,並提出「核三盡速除役,降低核安風險」、「正視核廢料處置,啟動社會對話溝通機制」、「落實用電零成長,推動能源轉型,制定符合社會公平的能源稅」等共同訴求。
自2011年3月11日發生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有關核能發電是否「廉價、安全、乾淨」,開始令人質疑,加上美(1979年,三哩島核洩漏事故)、俄(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日等科技先進國家接連出現狀況,核能發電的不確定風險,值得政府擬訂能源政策時深思。
除了核能安全問題外,伴隨核能發電所產生的核廢料處理,以及貯存場場址問題,在台灣更衍生許多爭議,多年來核廢料存放地點爭論不斷。
311福島核災後,台灣民間的反核氛圍升高,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更稱未來執政後,將啟動新能源政策,向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邁進。
只是,經濟要求發展,地小資源少的台灣,對於能源問題便不能不重視,到底要不要繼續發展核能?核能利弊得失如何?如果決定不發展核能,便應該思索可行的替代方案,才是負責任的態度,2016大選後,民進黨已然取得完全執政,究竟要如何在環保與發展、非核與減碳之間取得平衡,又要以何具體措施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考驗小英政府的施政能力。
眼前的問題是,除了爭議多年的核四存廢問題,迫在眉睫的還有同樣棘手的核廢料貯存問題,須知,在不到十年內,目前運轉中的三座核電廠都將陸續停機除役,其中,核一廠最快將在明年就面臨低階核廢料處理問題。
對此,台電核能發言人林德福日前表示,將於今年9月提出核廢料的處置方式,會找尋國土所屬範圍內的無人島或是準無人島,興建一個大型的集中貯存場置放,在此之前會在核一廠原址興建貯存場,預估將把核燃料棒和低階核廢料放在此約十幾年,林德福指出,無人島或準無人島就是核廢料的最終處置站,並且強調,放在地底下就不會造成核廢料外洩問題。
儘管按台電規劃,未來核廢料只是暫時就地貯存在核電廠內,最終將永久存放在「無人島」或「準無人島」的貯存場。依照這樣的脈絡,我們不得不關切,大小金門,以及金門代管的烏坵是否將成為所稱國土所屬範圍內那個貯存核廢料的「無人島」或「準無人島」?應該追問的是,如果核廢料深埋地底就安全無虞,何不就近在台灣本島設置永久貯存場?如果使用核能用電的台灣本島都不願意成為核廢料的最終處置站,把核廢料永久埋放於離島的正當性何在?
能源問題關係國家經濟發展,核能的未來命運如何,值得政府深思,但為了守護金門,以及金門的永續發展,金門人不能同意成為核廢料的最終處置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