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加深金廈合作兩岸對接交流

發布日期:
點閱率:974
字型大小:

廈門市政府副市長倪超日前率廈門市經貿參訪團蒞臨金門參訪,陳縣長、倪超副市長並就加深金廈觀光旅遊、經貿推動的合作議題,展開會談,會議中金廈雙方就小三通船班調節機制、水頭碼頭空間改善、共同營銷赴金旅遊、簡化離島落地簽手續及金門導遊在廈執業等旅遊議題充分討論,並研商推動金門海運快件專區及海外倉、爭取放寬赴金投資貿易限制、對接廈門自貿區等經貿議題進行交流與意見交換,期望共同提昇金廈小三通旅遊人潮及促進相關產業經濟發展。
廈門在歐洲殖民時期,是主要的通商口岸,現則為大陸經濟特區,而位處前線的金門,過去為防禦重鎮,島上各處遍佈著戰地建設。擁有特殊地理與歷史的金門,依據歷朝歷代定位的不同,亦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因此和對岸建立時而密切、時而對立的關係。
西元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宣布停止對中國大陸一切形式的通商、通航和通郵。期間兩岸居民被禁止往來長達半世紀。直至西元1987年,中華民國放寬居民以探親名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民間的交流自此開始漸漸繁忙,包含兩岸小三通通商與通航等。自兩岸結束對峙關係、金門解除戰地政務後,西元2001年開放與大陸往來的小三通,西元2008年更全面性的開放台灣居民經由金門與大陸互通,在人流、物流的成長與經濟、社會、文化的交流及發展上,廣度與深度均不斷的拓展。
儘管因政治立場與政治因素所致,兩岸的政治對話曾處於僵局狀況,兩岸間的互動和協商,也等於幾近停擺情況,彼此之間的關係更一度緊張。整體而言,台灣在官方互動上較為曲折紛擾,但民間的交流卻持續熱絡。尤其僅一水之隔的金門與廈門,秉持著兩岸一家親的精神,基於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合作原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交流頻繁不斷,以共同謀求兩岸人民最大的幸福而努力。
兩岸之間的交流,期能在對等互惠的精神下,就實質的問題來作面對面的討論,現今很多城市發展都面臨著產業、交通、環境、治安、社會福利問題,可互相取經、截長補短,透過參訪交流與觀摩,提升對基層聲音的正確理解,深入探討問題基本癥結之所在,兩岸同時也在互動中相互瞭解、在交流中彼此認識,除可建立良好友好關係,還可增進兩岸之間產業效益,進而帶動經濟成長。
兩岸關係的連結對金門整體發展相對重要,尤其總統當選人蔡英文5月20日就職與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或許將有些許變數。儘管對於兩岸議題的政治立場,社會大眾仍持有不同意見和分歧,但兩岸維持正常的互動與交流,持續深化與對接,並藉由旅遊合作與經貿合作等各層面運作,加強雙方理解、化解彼此歧見、建立互信關係,和平發展,兩岸的地方民間與政府交流已成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也盼透過兩門持續對接、增進交流能量,使兩岸穩定繁榮的基礎更為鞏固,為雙方的發展創造更好與良性的契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