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應合理補助金大發展
金門大學為爭取教育部績效補助款三千萬,被要求系所調整組織整併系所,上週並通過相關整併系所方案,包括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將合併為「公共管理學系」;建築學系與都市景觀學系合併為「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因決策倉促,被整併相關系所師生得知後莫不一片譁然,網路上議論紛紛。
主要質疑在於金大是國立大學,上述遭整併系所大都為經營良好、招生口碑不錯,向來為金大優質的招牌系所,如今為了繼續爭取教育部績效補助款,而被迫調整。然而不得不指出,系所調整,不僅是系所名稱變更,其關乎教育宗旨、核心能力、技能專長、特色重點與師資條件的全盤重整,涉及師生權益甚鉅,如今因為學校經費不足,是否調整系所為唯一解決出路,是否金大內部已有周延的溝通協調,這是金大主事者自己必須好好思索的問題,外人很難說三道四。
但金大發展攸關金門未來發展,特別是金大轉型升格常以金門縣充裕的財政作為後盾,甚至誇口不必教育部額外挹注資源,以致造成現今教育部補助金門大學經常性預算實在偏低,若除以學生人數,平均補助每位學生經常門預算實是居全國之末。
離島大學為例,若是除以學生人數,澎科大學生人均獲教育部補助85601元,金大學生人均才57431元,金大的補助明顯少於澎科大。再者,比較其他台灣的國立大學學生人均補助高達十二萬至十四萬的事實,金大學生平均每位獲得教育部的補助,竟連一半都不到,這是一項嚴肅的警訊,只要是金門人都要向中央抗議,發出不平之鳴,抗議教育部歧視金門與金大。
金大是國立大學,金大學生近八成來自台灣,金大學生家長和所有國立大學的家長繳一樣稅,但教育部對來自離島求學子弟的教育挹注補助竟比台灣本島國立大學偏少,已嚴重偏離離島建設條例照顧離島發展的精神,特別是針對金大學生如此差別刻薄對待,身為金大人與金門人能不生氣嗎?
所幸天佑金大,金大也是全國最幸運的大學,改大這幾年金門縣政府、縣議會提供「改大卓越基金」、「建校基金」彌補教育部補助不足的缺口,也得助於金門僑領踴躍捐助,讓金大學子對教育部偏低補助產生「無感」,甚至還有覺得金大經費充裕的錯覺,畢竟縣政府這兩項基金只能算是及時雨,救急不救窮,僑領捐款穩定性也有限,因此,國立金門大學的正常營運最終還是仰賴教育部穩定永續的經費挹助,在這基礎上,縣府補助與僑領捐助才能在金大卓越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如虎添翼」的效果。
因發展迅速,金門大學正處在發展經費不足的困境上,所有愛護金大與金門的力量應該再團結起來,共同呼籲中央教育部必須比照台灣的國立大學給與金大正常額度補助,至少做到不歧視,若能如此,估計每年可挹注金大兩億校務基金,何必為了三千萬績效補助而被迫要調整招牌系所,而引發自身內部矛盾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