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青年政策 助益邁向國際化
為提升青年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並深化兩岸青年之交流,由金門縣政府民政處青年政策委員會主辦、金門大學承辦的「2016年金、澳『雙門』青年議政交流論壇」,於4月1日在金門大學舉行。論壇中透過青年的角度,針對設定主題不同面向的差異與發展進行對談,以做為未來兩岸青年交流與發展之建構,並提供未來金門縣政府關於青年政策施政規畫之建議,並期待會後雙方能建構兩岸三地青年互訪機制,做為日後金門青年與金大學子前往澳門交流,持續推動青年互動之基礎。
事實上,類似的青年論壇或許辦過不少,但真能有印象或發生後續功效的,恐屬鳳毛麟角,此非論壇的成效問題,而是後續有否跟進、落實的機制,特別是因為時空、環境變數讓許多主張更有改弦更張的風險,於是乎今日我們要談雙門(澳門、金門)或三門(澳門、廈門、金門)青年交流的契機及效益,首應側重常態性的青年組織的機能發展,也唯有如此才能累積成果,發揮合作交流的綜效。
當然,多數時候談青年政策或青年交流,總是併存著不確定的風險;正因為青年們的可塑性大、未來充滿變數,因此許多構想或存在著「柏拉圖」般的天馬行空,但也正因如此,才能突破既有的思維及窠臼,賦予青年政策更多可行性的爭辯及發想,然而,立足於當下,我們既要有發散的想像,更要有收斂的實作。因此,青年組織在其間便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上則順遂政策溝通,下則彙集創思,如若政府有心,倒也不失為友善的決策的工具之一,但前提仍在於,如何立足當下,發揮議政影響力,讓所言、所思、所想不僅止於書空咄咄而已,特別是金門居於兩岸之區位優勢,理應有更多與國際合作及接軌的機會才是。以下謹提供兩個面向供各界卓參。
其一、健全青年組織。誠然,青年的意見多數富有創意且兼具理想,要具體落實還需要有更完善的評估及檢驗機制才行。當下眾多的青年組織或源於各種目的成立,卻少有針對專題的研析機制;思想固然重要,檢驗方是真理。對青年組織而言,比幹部及參與資歷更重要的,恰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不能藉由共同參與、尋求奧援的方式來健全組織的功能及發展,恐怕最終仍將只是徒具形式、聊備一格而已。
其二、聚焦交流成果。在言必稱「國際化」的時代裡,區域與國家間的組織交流已蔚為常態,但這些常態的背後卻經常是「為辦活動而活動」,既少了必要動因,更乏青年創思領域。我們鼓勵言而有物、務實性的交流活動,特別是金門因區位之特異,有更多的機會一窺外在世界,提升自我競爭力。在外人的眼中,己有所長,必有所短,取長補短、互饋有無,正是合作交流的重要目的;如:三門青年論壇便是闡述及展現互異城市建設及文化差異的絕佳場域,我們與其關注活動規模與成敗,不如去計較能從中汲取多少養分,用於奉獻鄉土、報效家國。
馬總統曾言:「每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青年都是時代改革的領航者,同時也是新觀念的見證人,青年的態度決定了國家未來的走向」。大哉斯言,青年們展現的奮進態度,遠要比活動本身更具重要性;期勉金門的青年力量更加壯大,助益我們邁向更精實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