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差異化行銷 再譜金酒傳奇
為了解自來水與地下水對金門高粱酒品質的影響,縣長陳福海日前聽取自來水廠與金酒研發處所作的專案報告,陳縣長表示,離島缺水、更缺好水,水與酒的隸屬關係、地下水與自來水製酒的差異性一定要釐清,金酒是全體鄉親共同的資產,而非一兩個人所獨有,讓鄉親喝好水、用好水製好酒,更是我們的堅持,從水廠供水到金酒的產製與研發,每個環節都要扣起來,斷不容有絲毫閃失。
釀酒古諺有云:「麴為酒之骨,糧為酒之肉,水為酒之血。」要成就一款美酒,絕對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組合。當年,胡璉將軍一個「一斤高粱換一斤大米」的發想,竟造就了金酒逾一甲子的傳奇,想是當初所有人都想像不到的;職是之故,我們更應珍惜所有,並將專屬於金門的金酒資產發揚光大才是。
近期有關於金門水質的問題,應源於今年8月份,由台大駱尚廉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進行一項科技部委託的三年水資源改善計畫後所提出的警訊。駱教授表示,金門地下水正以每年20公分的速度下降,已經有部份深井鹽分增加,107年大陸引水後須關閉,否則金門酒廠的高粱酒以後可能必須要以RO逆滲透過濾鹽分,將衝擊150億元的高粱酒產值。駱教授的警訊極具參考價值,特別是直指金門超抽地下水的嚴重性,更預判未來可能對金酒產業帶來的危機。事至此,我們當然能理解引進大陸合格原水對金門日後釀酒,乃至民生用水的重要性,但並不代表島內的地下水便沒有保護,甚或補注的迫切與必要性。就如陳縣長一貫主張的,不超抽地下水,不令鹽化惡化,是金門全體鄉親的共識。金門地底涵養的水源,等同縣民的共有資產,這和是否引進大陸原水,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基於這樣的認知,我們才有更大的因由投入金門地下水源的保護及護育;畢竟,生態資源都是不可逆的,「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切莫以為現行金門水質尚符衛生標準,便懈怠以對,或根本認為水質對金酒影響有限,恐怕有著根本性的誤解。
事實上,在金酒官方的文宣也明確的指出,其競爭利基之一便是「水質佳」;花崗岩地質為金門土壤的特色,岩層中水質因富含有機物和稀有礦物質,直接增進酒味的香甜,尤其寶月古泉提供金門高粱酒水源,金門高粱酒自是風靡中外。我們應該深刻理解,賣酒並非單是賣商品,還在賣文化、賣品牌、賣故事。和大陸許多老白酒廠相比,金酒的品牌故事不見得久遠、文化底蘊不見得豐厚,但仍然具有獨樹一幟的特殊性。基於差異化的行銷理念,我們更該把握好對於原物料,以及生產環境精準的過篩、管控,莫令消費者產生任何的不信任與質疑。諸如:在釀造用水上,仍應持續做好水質監控,維持用水品質,具歷史意義的「寶月泉」,要以文物的形制進行保護及宣導,維繫優良的品牌形象,並在有效的管控下,盡量將採不同水源釀酒間的差異控制到最小,以符合金酒一貫對品質的堅持。
總之,有良心的企業不但要對商品負責、對消費者負責,更要對環境及生態負責,金酒是地區的龍頭產業,有著光榮及永續的使命;完善所有原物料,以及生產流程、環境的管控,以及對品質的始終堅持,才是我們始終應掛在心頭,並貫徹力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