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發布日期:
點閱率:1,577
字型大小:

 近日,年逾八十三歲的資深媒體人傅達仁,上書蔡英文總統,陳請希望通過安樂死法案,而他自己也願意成為台灣合法安樂死的首例。
  傅達仁曾任台灣電視公司體育主播,也是知名節目主持人。近年因患病摘除膽囊,再加上早年已把胃部切除一半,消化系統嚴重失靈,膽管阻塞發炎,在三個月內開刀六次,進出醫院十次,臥、站都不行,不僅體重暴瘦,同時還有攝護腺腫大、大腸息肉與頸椎壓迫神經等病況。他上書請命,希望政府可以訂立久病或高齡得不治之症者的「自願安樂死」法案。
  他認為目前台灣有許多高齡植物人及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病患,非但自己活得痛苦,也嚴重拖累家人,並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耗費;故以病者、長者的身分上書總統,陳請實行「自願安樂死法案」,以利全民福祉。
  無巧不巧,最近由日本作家宮本顯二、宮本禮子所著的《不在病床上說再見》一書,也獲得各界廣泛重視。作者係日本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的創辦人,以自身多年考察後發現,歐美國家和亞洲國家很不一樣,歐美只有 20%的人在醫院過世,亞洲卻剛好相反。歐美對高齡者的介入性醫療很少,對於接近人生終點、已不再進食的老者,醫院也不會用點滴或經腸道營養干涉手段,而是讓生命依循自然的腳步逐漸枯萎、回歸。
  反觀亞洲國家,包含日本、台灣在內,則經常讓臨終老人,飽受插管、灌食、洗腎之苦,或是經由口中的塑膠管灌入營養品,或借助人工呼吸器延命等醫療方式;甚至,對意識不清、不能言語,臥病在床、包著尿布的老人,有時還得用布條將他們的身體或手腳綁在床欄上以防干擾治療。對於臨終高齡的長者而言,這些所謂的「延命醫療」其實並不是在延長生命,而是拉長了死亡的痛苦過程。
  在深受漢文化影響的華人社會,甚至泛東亞文明地區的傳統觀念裡,除了崇尚武士道精神及櫻花精神、追求絢麗生命觀的日本大和民族之外,普遍都有愛命、惜命的觀念,所以會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著就有希望」等俗諺,甚至有「好死不如歹活」之類的勉語。
  由此可知,民族性與價值觀,深深左右面對臨終的看法與態度。而事實上,有超過80%的人都不願意接受無效的延命醫療,多數是因為家屬的不捨與傳統觀念作祟而徒增病患的痛苦。 奇美醫學中心陳炳仁主任就認為,死亡並非醫師的最大敵人,活著並非病人必然的最佳利益,與其拚盡全力避免死亡的到來,不如把握機會思考自己怎樣才算真正「活著」?
  據悉,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20%),金門的許多社區及聚落的老年人口比例,也早已經或即將超過15%。目前,台灣每年有二、三萬靠呼吸器維生的病人,其中絕大多數是意識不清、超過七十歲的長者。
  面對老齡化、高齡化社會,衛福部也宣布啟動了第二階段長照2.0試辦計畫,其著眼思考,無非是希望能帶領新一代的老年長者,在生命的終點前走得更自在快樂些。然而,除了更快更好地落實長照政策以外,對於那些藥石罔效又飽受折磨的長者或病患,在顧及人性及尊嚴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允許有安樂死的自主選項,確實是一個值得慎重思考的議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