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頹屋再造 老屋展現新氣象

發布日期:
點閱率:1,441

  對於地區頹(危)屋修復,縣府於日前召開「一○六年度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助委託執行計畫│金門縣頹、危屋作業說明會」,邀集地區鄉鎮公所相關業務人員、地區規劃設計單位等派員參加,針對金門地區頹屋危屋處理作業程序、處理方式參考原則進行說明,同時透過討論,進一步凝聚大家共識,讓金門傳統建築風貌保存維護工作持續精進。
  老屋的歷史堪稱當代史,我們不難發現,從許多老屋宅身上可看見許多早期在地建築的特徵。以金門而言,許多屋宅的產權卻是好幾個人共有的,沒有所有產權所有人的同意書,縣政府沒辦法來協助清理與處理。也因受限於私人土地的產權限制,只能任憑許多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古厝雜草叢生,再加上去年莫蘭蒂風災摧殘,很多古厝老宅更是殘破不堪,而許多產權所有人早已移居在台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要讓老屋展現新氣象,使老屋空間活化或再造,或許不如想像中容易。頹屋除了造成公共安全虞慮外,還可能造成左鄰右舍的不便,甚至有不肖人士將頹屋當做垃圾場或聚賭之處,這樣的「再利用」方式,著實讓人傻眼。
  金門雖經戰火蹂躪,現況仍保有不少深具歷史意義的洋樓建築與閩南古厝,這些屋宅建築蘊含了地區性的文化特質、人文氣息與環境意識,亦扮演著歷史見證的重要角色,藉由古厝的修復,頹屋的整治,傳統聚落的打造,塑造屬於該地區獨特的精彩生活空間記憶與場所認同感,這是屬於當地的地方經驗,更是無庸置疑的重要課題。透過老屋建築再造的理論與技術,所保留下來珍貴的產業與歷史建築,除供一般民眾鑑賞觀遊,更能喚起對週遭環境的關心與重視,將空間實踐具體落實,讓過去和未來共生,共同型塑地方的歷史意義和典範價值。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曾少千曾說:「對於地方記憶的保存努力,往往是在它即將消失之際,愈顯迫切。」這些極具歷史意義的老屋宅,流轉記載著長久以來的金門在地故事,曾經見證這片土地的繁華與興盛,現在,透過老屋再造相關計畫,我們再一次能有機會賦予這些老屋宅新的時代意義。讓人與文化景觀產生新的互動,注入新的視野,延續更多夢想與故事。
  老屋再利用已成當代顯學,各地方政府亦推出相關的獎勵補助,全台老屋再利用的浪潮可見一斑。舊建築的再利用,可說是常民生活文化場域的復興,回歸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承載著美好記憶和傳統風貌,也寄託了無數鄉親的記憶和鄉愁。頹屋再造,應考量聚落地方歷史特色,同時針對個別建築的安全、構造狀況,以及文化價值進行評估,並要考量日後可能的建築修復需求,在顧及安全同時,又能兼顧歷史意義,以保存、復原或活化來代替拆除,希望透過當地居民與相關單位的共同參與、珍惜過去,找到重新出發的開端,使其能夠確實活化再利用,延續在地文化命脈,展現新氣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