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植樹莫忘杜絕濫墾濫伐
依據金門縣政府訂定的「旅台金門同鄉會認養行道樹實施計畫」,業已在台灣各鄉鎮掀起一陣風潮,紛紛發起認養故鄉樹木運動:認養一株喬木每月100元,以連續認養12個月1200元為原則;認養綠籬以每段2公尺視為一株喬木認捐。就此,參議兼林務所長葉媚媚也在日前再度表示,鄉親認養之路樹,優先選擇適合金門的樟樹、光臘樹、台灣櫸等為首階段植栽路樹。
此項「金門同鄉認養行道樹之計畫」,源於復原莫蘭蒂風災金門斷折之路樹,第一階段共認養2,150株路樹,已由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們代表捐贈募得植樹款258萬元,由陳福海縣長代表收受。
正所謂種樹種福田,植樹有何好處?且以鄉鎮都市景觀來談,道路兩旁的樓房,顏色灰暗生冷,線條粗硬,行走其中,就像是置身在水泥叢林,一點都感受不到都市的色彩。但樹木外貌的俊俏挺拔、風姿綽約,除可綠化、美化環境,其種植的背景、事蹟與地方特色更是最寶貴的鄉土文化之一部分。另外樹木可藉由樹的枝幹、樹葉搖曳摩擦,或生活在樹上野生的鳥、蟲,所發出的聲音來消除部分噪音,也因此可轉移人們對市區噪音的厭惡感。
更重要的是,植樹造林可有效幫我們水土保持,其利眾所周知。也因此,我們在鄉親無私共襄縣府政策時,更應該關注另一潛在問題,那就是水土保持!設若欠缺此一警訊,則有朝一日,颱風來時,悲劇定然重演。也因此,水土保持與植樹一定要同步進行。水土保持有很多方法,但最重要的莫如防止濫墾濫伐!
濫墾濫伐有何後果?且以地處山坡地之金門來說,濫墾濫伐不僅會過度開發山坡地,嚴重影響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造成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水質優養化,甚至引發山崩、地滑和土石流。而在其周遭之田地,裡面的作物就吸收到汙水了,嚴重影響我們健康。更有可能使活在其中的生物,因物種無家可歸,甚至可能讓牠們瀕臨絕種!更別談如果水土流失,豪雨時,將容易產生土石流、地滑等現象。所以濫墾山坡地會連續造成許多災害,稱為「連鎖效應」。
金門有可能出現此「連鎖效應」嗎?當然有可能,其一是大部分鄉親對此不夠警覺,也不太關注,乃至將濫墾濫伐視同「開發」之匪夷所思事,再來是莫管他人事之鄉愿心態,加上鄉民非親即友,不想得罪他人親友之心態,更嚴重造成此項不當行為泛濫。也因此,我們在慶賀台灣鄉親熱烈共襄縣府植樹造林之際,切莫忘了,另一造林植樹殺手正伏一旁,伺機而動。正本之道,除加強巡視取締外,仿秘密證人保護之精神,鼓勵鄉親大義滅親,勇於站出來檢舉濫墾濫伐之人,此方才是正本清源之道,且論之以供相關單位卓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