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低碳島 K Bike向前行
金門K Bike正式啟用!金門縣政府設置離島地區首座「自動化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引用金門Kinmen的K,取名為「K Bike」。目前剛推行,第1個月免收租借費。
據報導,目前這套K Bike系統,可搭配使用金門縣民卡、一卡通、悠遊卡或信用卡,達成「一卡在手,K Bike就走」的便利性。特別的是,為因應小三通帶來的大量大陸旅客,K Bike系統也提供大陸「銀聯卡」可以刷卡租借使用,這是連台北U BIKE也沒有的服務。
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最後一公里路,應是所有城市都要面對的課題。如何把它做到最好,台北U BIKE給了許多正向的答案,但U BIKE似乎也有它的問題,例如:取還車地點及付款工具的限制等等;為此,大陸目前已經發展出共享單車的模式,只要經由手機,便可以在APP上動態的找到待租的公共自行車,甚至是租、還車的地點也不受限制,全部以手機解鎖、線上支付等方式解決,但在提高租還自行車便利性的同時,同樣也為城市景觀、市容管理投下了混亂的變數;是以,如我們在廈門看到的,以上兩種模式尚是併行的,或許廈門也在尋找兩者的平衡點,期望能在公共自行車領域上有更亮眼及傑出的表現。
事實上,凡事總是難以盡求完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權衡取捨端賴時空環境與需求而定。就金門K Bike而言,應屬免費公共自行車的進階版,訴求使用者付費,更是希望藉由商業模式的運作,達致消費滿意及永續營運。然而,公共自行車除了訴求節能減碳,以及完善城市短距離出行的機能外,更重要的還是要堅持自己的特色發展,才能擁有更大的潛力發展空間。金門的K Bike系統,服務對象尚及於小三通帶來的大量大陸旅客;提供大陸「銀聯卡」刷卡租借,也是必備的機能,這是連台北U BIKE也沒有的服務,但除此之外,能否一併兼顧如台北U BIKE、廈門共享單車簡便租還,以及隨時運用的需求與服務,則是另一個需待討論及驗證的課題。基於以上的推論及認知,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各界卓參。
其一,租借便利性。以金門不大的規模及空間,第一期設置的26處租借站點、29台自動租賃站、500輛K Bike,採甲租乙還、24小時全程e化租借服務的量體,應已達一定程度的便利性;但較難理解的是,採會員、非會員區隔是否會降低使用者的意願?其次,行動支付亦是金廈生活共融不容迴避的課題,如何將方方面面的便利性做到最好,應是待精進的重點。
其二,管護專業能力。租還公共自行車行為是一系列硬體、資通、後勤維管能力的實踐及考驗,如何讓整個流程運作順暢,除了實踐,還是實踐;尤其是商業模式的運作能否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並不造成縣庫財政的負累,應是必須妥善及探討的課題。對此,台北U BIKE或有許多經驗可供借鑑,但我們能否做得到位,甚至是精益求精,應是K Bike能否順暢運作的觀察重點。
有道是,「萬事起頭難」。在金門,免費的公共服務已蔚為常態,導入使用者付費機制正足以檢驗公共服務是否經得起市場考驗。就K Bike而言,甚至還有道路系統的支援問題;在廈門已然啟用中國首條、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的同時,也表徵著我們的動作還要更快、更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