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維護治安環境 應從自己做起

發布日期:
點閱率:1,222

金門縣政府日前召開定期治安會報,副縣長吳成典在主持會議時說,治安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礎,尤其金門是兩岸往來的重要門戶,隨著小三通人流的愈趨頻繁,在治安的維護上,金門面臨的處境更是複雜,希望透過每一次會報集思廣益,在治安的把關工作上能盡善盡美,也希望藉由治安防範工作的落實,讓金門的發展更美好。
幾乎在同一時間,金門縣警察局金湖分局宣布破獲兩起大陸女子假借旅遊名義在金門賣淫案,3名陸女經裁罰後,解送移民署收容所,將擇期遣返大陸。似乎隨著金廈間的熱絡往返,金門也勢將面臨淳樸民風與治安維穩的直接挑戰。
有道是:「樹大必有枯枝」,我們不可能指望所有在地居民、入出境商旅都是善良之輩;但作奸犯科者通常會先了解考察社會治安的漏洞與維穩情形,然後再決定創造何種悖於公序良俗的供給或需求,並達到尋求不當利益或暴利的目的,這也是檢警調等司法機關必須堅定存在的原因,當然,我們也應該理解,司法機關更多的功能在於預防犯罪及遏阻犯罪,而非犯罪之後的懲戒。特別是在金門這類民風淳樸的地方,少數的犯罪個案已足以達到「驚世駭俗」的效果,並對照出「治安變壞」或「難以救贖」的結論,雖然這般的論調確屬言不符實,但卻無解於新發犯罪型態的事實。基此,我們認為金門的治安工作更應側重於「摘奸發伏」,並營造更安全、更幸福的社會生活環境,而不在於強調治安並沒有「想像中」變差的命題。為了應對層出不窮的犯罪型態,符合民眾對治安狀況的期待,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各界卓參。
其一,主動預防的勤務導向。傳統的警政策略以打擊犯罪為主要任務,將犯罪者抓進監牢就可以避免犯罪再次發生,勤務編排也主要以查緝及取締為導向,不斷地試圖以犯罪發生數、破案數、破案率等統計數字說服民眾,期望民眾相信治安已經有所改善。然而,民眾並不一定會認同警方逮捕犯罪者,便等同治安環境已經獲得有效改善,反而可能降低其對社會秩序與和諧的信任感,並導致疏離的局面。有鑑於此,我們認為預防犯罪更多的癥結在於強化民眾的維安意識及參與感,並達成落實警政與社區協力的夥伴關係。
其二,民力協防的安全網絡。犯罪率並不定與見警率呈現絕對的反比關係,且在民主化社會裡,龐大的投入警力,最先造成的必定是人心惶惶的局面,因此,現代警政更致力於徵用民力加入警務工作,包括民防隊、義勇警察隊,以及社區守望相助巡守隊等等,但實際投入社區巡守的卻非常有限,其間最大的問題不在養成專業職能,而在無法有效的在社區織起預防犯罪的網絡。社區的事情只有社區民眾最了解,也能藉由提升其警戒心去體察細微的變異;但主張織就社區維安網絡的前提,卻是凝聚共識、打造平臺,以及務實的去維護及發揚愛鄉、愛土、愛人的普世價值。
總之,密集的出入境人流往返,自然會是治安環境變差的隱憂,但我們卻不能因此便裹足不前,主張退縮到往昔單純的社會,反而是應該藉此提升更高層次的在地意識及社會價值,並主張唯有自身的關注與投入,才是創造社會安康與和諧的不二法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