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膽開放觀光 祈願化干戈為玉帛
眾所矚目、歷經多年研議的大二膽開放觀光一案,日前終於成真,7月26日,縣府團隊暨各界貴賓共同登上大膽島參加「大二膽戰役68週年紀念暨大膽島開放觀光試營運典禮」,這座曾經見證兩岸歷史的傳奇之島、神秘之島,從此賦予了新生,展開了新一個階段的任務與使命。
大、二膽諸島,原名大、二擔,星羅位列於烈嶼西南海域,由中華民國政府管轄,行政區劃設隸屬於金門縣烈嶼鄉,距離大金門約12公里、但離廈門僅4.4公里,素有「前線中的前線、離島中的離島」之稱,在兩岸軍事對峙的50、60年代更曾多次交鋒,可以說是國境之內最為著名的小島了。
縣府之所以選在7月26日舉行大膽島開放觀光試營運典禮,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緬懷發生在1950年7月26日的「大擔島戰役」,雖然這只是一場規模不大的小型戰鬥,但卻是國軍繼前一年的金門古寧頭戰役之後,又一次重創來犯的共軍,在那個國府風雨飄搖的年代,大二膽之役也是國軍彌足珍貴的勝利,為紀念大捷,1951年蔣經國至大擔島巡視時,將該島易名為「大膽島」。
有別於1958年的823砲戰,古寧頭戰役與大擔島戰役都是典型的登陸作戰,共軍發動大二膽戰役時,先由駐紮廈門大學附近的解放軍先實施砲擊,數小時後隨即發動登陸作戰,解放軍戰前的口號是「要保證放響進攻金、台的第一砲,堅決打下大、二膽」,足見其決心與大二膽的戰略意義,最終,大膽戰役由國軍獲勝,解放軍也不得不承認登島人員全部損失。
大膽戰役雖屬小型戰鬥,意義卻非同小可,對剛剛在台灣站穩腳步的國民政府來說,是繼古寧頭戰役之後的又一次定心丸,對金門來說,大二膽的勝利,更進一步強化了金門做為前線與反攻跳板的定位,為紀念江西籍傳令兵賴生明的英雄事蹟,不僅大膽島上6百公尺長的中央公路命名為「生明路」、島上官兵休閒活動場所命名為「生明廳」,胡璉將軍擔任金防部司令官任內興建代表金門精神的莒光樓時,也把莒光樓匾額題字的榮耀交給大膽戰鬥英雄賴生明,小兵名留歷史,蔚為佳話。
觀諸1949年來的歷史發展,大二膽與金門屏障了台海安全,是海峽從風雲詭譎走向和平交流的見證者,大二膽之於金門,之於台澎,真正是以鮮血築成的生命共同體,從戰爭走向和平、從對峙走向交流,也正是大二膽開放觀光的歷史意義。
無可諱言,儘管兩岸武裝對峙的歷史早已結束,但由於嚴重缺乏互信,原本和緩的兩岸關係再現波瀾,二年多來衝突不斷,兩岸關係已然重回吾人最不樂見的對峙情勢,尤其令人憂心的,在不斷出現摩擦與攻訐下,緊張情勢仍持續升高中,究竟伊於胡底,猶未可知。
值此大二膽開放觀光之際,作為兩岸戰爭最為直接的受害者,我們必須再次呼籲兩岸當局主事者,衝突與對抗無法解決紛爭,兩岸分裂迄今即將進入70周年,70年來,兩岸好不容易從軍事衝突走向和平交流,豈能任由局勢再朝對抗發展?
誠摯呼籲兩岸主事者記取歷史教訓,以兩岸生民為命,停止相互挑釁,重新展開對話,共同維護得之不易的台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