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三通開啟金門新契機

發布日期:
點閱率:2,190

金門在兩岸交流扮演關鍵角色,早期三通是通郵、通商、通航,縣長陳福海8月5日在「兩岸通水見證儀式」致詞時拋出「金門新三通」議題,大陸引水是為穩定金門水資源和民生、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涵養金門地下水與多元水資源利用的目標,兩岸引水不能讓兩岸的變數影響到民生,用感恩和歡喜的心和鄉親一起見證這歷史時刻。如今「通水」已經達成,未來還要「通電」、「通橋」,期待做為兩岸交流「大門」的金門,不但要成為兩岸亮點,更要開啟走過大陸,與世界接軌的新未來。
金門自大陸引水計畫雙方所訂購水契約長達三十年,將可滿足金門未來中、長期發展用水需求,並間接改善地區地下水枯竭與湖庫水質不佳等問題。針對大陸引水水質,自來水廠設有即時數據監控並將定期抽測,以確保引水水質,讓鄉親喝得安心和安全。在三千位鄉親見證「兩岸共飲一江水」的歷史時刻,轉動水閘門正式通水啟用,更為繼小三通之後,再一次開創兩岸民生交流合作及寫下歷史新頁!
「通橋」概念是因為五年後大嶝國際機場即將完工啟用,屆時每天500架飛機起降、每年吞吐量高達7000萬人次,該機場距離金門東北角的馬山、青嶼一帶非常近,空域、海域重疊,對於金門領空是一個危機。因此,陳縣長也藉機向兩岸喊話,期盼兩岸對於金門能有更多的政策開放,規畫從大嶝到金門馬山、青嶼一帶興建一座「和平大橋」。廈門每年有8800萬旅遊人口,其中200萬旅遊人口到金門,如果兩岸對於金門的政策更加寬鬆,金門可以迎接更多觀光旅遊人口,那麼金門的水電民生基礎就要提早準備。建構更完整「金廈共同生活圈」,讓金門在海西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前瞻和規畫下,亟待進一步推動「新三通」通水、通電和通橋,金門才可開大門和走大路。
陳福海縣長以金門鄉親權益優先、民生基礎建設擺第一,金門縣政府會堅定、無悔的向前行,為推動兩岸和平持續奮鬥;其中兩岸通水23年來過程很艱辛,但通水只是起步,基於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使金門未來發展及金廈漳泉區域經濟合作,進而成為兩岸和平政策的先行示範區,通水、通電、通橋「新三通」將是先決條件。尤以在兩岸緊張的氛圍,金門都扮演一個關鍵角色,並願意擔任兩岸最友善環境的平台,深化兩岸和平交流合作,裨益金門經濟產業和民生之發展進步。
對於縣長陳福海提出「新三通」議題與現今的兩岸態勢,是一個新挑戰和良好契機,要用更開放胸襟看待這個問題。雖然陸委會認為金門地方倡議甚久,但非完全可操之在我,且涉及兩岸協調溝通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等複雜敏感問題,影響十分深遠,非地方自治事項,仍然需要全盤衡量及審慎評估;建議優先處理可操之在我的部分,以促進金門經濟發展及民生福祉。以現在時勢而言,在兩岸政治僵局之際,陳縣長「新三通」若不會影響國家安全之下,雙方地方政府能夠做出的一些作為,象徵兩岸做出和平交流的成功範例。若兩岸官方全部窗口關閉,對國家發展並非是好現象。
金門在歷經1990年金門協議、2001年小三通,到現在完成兩岸通水,今年剛好是823砲戰60周年,兩岸從烽火走向和平,具有跨時代意義,未來朝通電、通橋邁進,為開創新階段的金門發展共同努力,相信中央只要心繫金門,一定會支持任何對金門有利的政策。他呼籲兩岸領導人應該以人民為依歸,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少一點政治口水,多一點民生考量,這才是正確的施政方向,也才有助於民生事務的推展。陳縣長也指出,「兩岸和平,點亮金門;兩岸融和、幸福金門。」任何困難及阻礙都無法阻止打造幸福家園的決心與信念,因為「共圓金門夢、同寫新願景」是無從迴避的使命與責任,更是兩岸和平、共興共榮的最佳實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