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面對戰爭、反思戰爭:興建面向世界的823和平紀念公園

發布日期:
點閱率:1,538
字型大小:

1958年8月23日傍晚,中國解放軍開始砲擊金門,2個小時內的5.7萬發炮彈讓金門站上世界的舞台,這場戰役固然發揚了金門軍民同島一命的精神,其實也是血淚與汗水的交織。60年後的兩岸之間雖然仍然緊張,但同時也有緊密的經貿社會及文化的往來,甚至在不久之前還經由通水,更進一步打造了金廈之間的民生共同體。縣長陳福海在22日參加由金門823戰役戰友協會所召開的「823戰役60週年勝利紀念大會」,表揚當年戰役有功人士之際,也宣佈了將興建「823和平紀念公園」,紀念金門這段艱苦的歷史。這是一個金門再度站上世界舞台的機會,這個823和平紀念公園應該面向世界,誠懇地面對戰爭、反思戰爭。
砲戰初始的砲火集中攻擊指揮所、觀測站、重點工事與砲兵陣地。由於時值晚餐時間,突然的攻擊造成了國軍官兵440餘人的傷亡。其中,正在太武山背後水上餐廳用膳的趙家驤、章傑兩位副司令官當場身亡,另一位副司令官吉星文也受彈片重創,三天後不治。司令官胡璉、參謀長劉明奎,及當時正在金門視察的國防部長俞大維等人,也都受傷。這場戰役對國軍及金門民眾的影響重大,但值得注意的還在於它的意義。50年代初的韓戰結束後,中東成為冷戰的焦點。1956年發生了蘇伊士運河危機與第二次中東戰爭,使得美國總統艾森豪在1957年初獲得國會授權,大幅強化軍事力量來對抗共產主義對中東地區之國家主權與自由的武裝侵略。然而,伊拉克於1958年7月發生政變,並退出西方世界在中東的「中部公約組織」,這也就直接地促成了毛澤東宣佈「砲打金門」的決定。
造成823砲戰發生的原因還有許多,不單單只是冷戰裡的衝突,也反映了中國大陸內部的緊張:1957年11月,《人民日報》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並推動總路線與人民公社等的政策。然而,其效果並不如預期,並直接地引發了全國性的大飢荒,造成了三千多萬人的死亡。如此看來,823砲戰所影響的不只是金門的命運,也不只是國共內戰的縮影,它是現代歷史上不同的國家、政黨與意識型態,在尋求發展間的衝突所致:以中國為範圍的國共內戰,實則背後所共同關心的都是中國的未來,只是路線有所不同;而在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陣營之間,以全球為範圍的冷戰,背後為的也是各國的發展。目前兩岸間的軍事衝突雖然緩和,但政治與意識型態上的緊張依舊,並且還與當下中美的貿易戰結合,這些場景與1958年固然不可同日而語,但隱約之間還是有結構上的相似性,最大的差別在於今日的金門有著更高的自主性,並且致力於反思戰爭。
一甲子前的823砲戰讓金門躍上國際,而一甲子後的823和平紀念公園也要以全球的關懷來面對戰爭、反思戰爭。在台中、台北及新北市,其實都已經有了以823為名的和平紀念公園,但它們都不像823對金門的意義。金門的823紀念公園要有不同的高度,它要像原爆的廣島及其和平公園一樣,是面對世界的。金門要成為「世界和平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