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傳揚八二三精神 團結向前行

發布日期:
點閱率:1,944

八二三戰役一甲子,金門一時間冠蓋雲集;馬英九前總統、呂秀蓮前副總統都來了,倒是現任蔡英文總統未親自出席。主持紀念儀式的國防部長嚴德發,引用于右任「不容青史盡成灰」強調先人捨身捍衛金門歷史不容或忘,蔡英文總統則在臉書發表文章指出,「我們不會忘記那樣的團結精神。當面對外力打壓時,更不會忘記當團結的時候,國家可以多強大。」在這麼一個具有歷史指標與意義的日子裡,政局與社會的變化,或許更值得我們探究。
1958年8月23日傍晚,共軍突然對金門發動猛烈砲擊,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發射了5萬7千多發砲彈。在隨後的44天裡,總計對金門發射了47萬多發的砲彈,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便落彈3千多發。看到這樣的數據,就可想見戰事之慘烈、犧牲之重大;也因此史家會稱這場戰役是維繫台海和平與穩定的轉捩點。是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台海一甲子的和平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戰爭是互相傷害的行為,和平則在治療傷口,更在記取教訓。現在的蔡政府只要遇到中國打壓、外交挫折,甚至是八二三這樣的紀念日,都言必稱「團結」,但是,這還要看社會及政治環境真否具備團結的氣氛及條件。不當黨產條例,挑起政黨對立;年金改革,挑起軍公教與非軍公教對立;一例一休,挑起勞資對立;台大管爺事件,挑起學術界與非學術界對立。做的全是撕裂,說的都是團結,怎麼團結?用什麼方式團結?恐怕說的人都會很心虛。
我們絕對相信正義公理,更不認為現在民進黨政府所做所為便全然無理,但,台灣既然是民主法治社會,便要以更理性、更開放、更守法的態度及行為去處理高度爭議的問題;我們相信,前述所提諸事絕對會有更好、更和緩的處理方式,但偏偏政府就選擇了偏激的手段去處理需要高度政治智慧折衝與調和的事。當然,在民主法治社會還有許多行政、司法救濟手段,但如當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每以不符程序駁回或不受理釋憲案的做法,又豈不是實質的以拖待變、浪費社會資源?如若真要滿足大法官要求的「終局判決」、「中央層轉」等程序及作為,縱有可能,但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社會重大改革都是有目的性的,是分配正義、重分配正義,或根本是「玉石俱焚」,都是執政者必需承擔的結果;再過幾個月的「九合一選舉」就要迎來蔡政府首次「期中考」,人民對改革買不買單,屆時就是一翻兩瞪眼了,或許屆時再來討論如何團結,會更容易聚焦、更有效果。
再回到金門的話題。有論者以為,蔡總統缺席金門八二三戰役六十週年紀念,其中一個理由是為避免之前陸委會阻擾金門通水典禮的尷尬。這個「尷尬」或許不難想像,但如果連這樣的「尷尬」都承受不了,又如何呼籲團結,如何讓國人、政黨以「大局為重」?
事實上,儀式照辦水照通,拿金門的民生需求來反制對岸本就與「大局」無關;真實的情形是,犧牲了一甲子的保台老兵、自衛隊員團結的才是「兩岸和平」的這個「大局」。我們既應該正視歷史時代背景,恪遵憲政民主法治,更要以實際行動還金門與八二三老兵、英靈們一個公理正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