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善用志工銀行 利人利己

發布日期:
點閱率:1,230

為因應地區老年人口增加,衍生失能、失智之長期照顧需求,本縣開辦了志工銀行,現階段參加對象為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社區祥和志工隊,以服務長者、身心障礙關懷對象為主,藉以鼓勵志工健康時當志工儲存服務時數,未來需要時,可將儲存時數兌換成照顧自己的時數,利人又利己,共同營造良好友善環境和幸福生活品質。
志工銀行(時間銀行)起源於1980年代的美國,由艾德加(Edgar Cahn)在華盛頓創立。時間銀行提供的是一個機制,來建立或實施一個合作性的社區,即人們存下服務社區的時間,當他們有需要時,亦可提領出來。是以,志工銀行(時間銀行)打破過去傳統上單方面的慷慨贈與,變成雙方互相幫助,從「你需要我」,變成「我們需要彼此」的互助。透過志工服務,把陌生人變成朋友,讓社會更溫馨,增進社會的信任和網絡,累積社會資本。
根據社會處統計資料顯示,志工銀行從今年開辦以來,至今計有十三個志願服務團隊,他們是:生命線志工隊、長青樂活志工隊、羅厝社區百合志工隊、烈嶼鄉綜合志工隊、金城鎮衛生所志工隊、金寧鄉衛生所志工隊、金門醫院志工隊、金沙鎮衛生所志工隊、瓊林社區綜合福利服務隊、金湖鎮綜合福利服務隊、社會處綜合福利服務隊、金沙鎮綜合福利服務隊、身障志工隊。
縣府社會處表示,參加志工銀行的志工隊志工服務內容,只要是陪伴就醫、居家環境清潔、居家陪伴、臨時短期托顧,或是經主管機關審核通過之項目,包括參與社區各項活動者,其服務時數皆可核計存入志工銀行,用以日後提領時數兌換照護服務。也就是說,在「志工銀行」中,每一個現在健康的我,可以為自己將來可能弱勢的我儲備交換點數,那就可以真正幫助到未來的我;就算未來的我不需要幫助,也可以將儲備點數贈送轉移給其他需要的人。
面對高齡化社會與老化問題,從健康時期的預防準備,到失能階段的長期照顧,無一不是為了每一個人在未來必然會遭遇到的老年生活做打算。志工銀行亦是攸關「健康促進、活躍老化」的良好制度,希冀透過志工銀行的開辦,倡導個人提供服務的同時,可促使更多人投入志願服務行列,讓服務誘發更多社會資源、福利服務等對弱勢群體的挹注,展現社會互助之良善精神及價值。
少子化社會伴隨老年人口劇增,導致家庭結構改變,為了讓縣內的老大人能「老有所用、老有所終」,志工銀行的成立,不僅只是落實志願服務法制,進而達到充分運用志工人力資源,藉由縣內的志工來共同守護地區需要服務與協助的老大人,讓他們能夠平安、健康、快樂的生活,同時也能夠協助推展本縣社福工作,提升為民服務品質。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