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島文學獎訴說金門故事

發布日期:
點閱率:1,076
字型大小:

日前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第十五屆浯島文學獎頒獎典禮,今年因變更徵文項目,也使得獎人由過去的七人增為廿四人,是歷屆得獎人最多的一屆;因徵文有散文及小品文,徐麗娟、林青蓓、陳昱良三位是雙料得獎者,散文組的得獎作者不乏過去幾屆的老面孔,如:宋蕭波、林青蓓、周志強、楊筑君、張姿慧等作者,都是浯島文學獎的常客。這屆散文獎首獎得主徐麗娟,其子夏維澤是第十三屆散文首獎得主,母子先後得到該獎項首獎,難能可貴,也是一段文壇佳話。
浯島文學獎從民國九十三年開始,迄今已舉辦了十五屆,首屆僅開徵散文組,之後才陸續有小說、新詩或兒童文學等組別;由於連續兩屆的最高獎金新台幣五十萬元小說組首獎均從缺,在評審委員建議下,文化局長呂坤和決定從善如流改變徵文方式,從今年開始,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隔年輪徵,讓有心創作長篇小說者有較充裕的時間書寫出好的作品,希望明年長篇小說首獎50萬元獎金能如期頒發出去。為了吸引更多人投稿,今年又新增小品文類,於一月公告公開於徵文,九月底總計收件短篇小說作品計22件,散文創作作品計42件,小品文創作作品計41件,三組作品共計105件。
今年由評審選出短篇小說組首獎由陳慶瀚「四月麥田」獲得,他去年撰寫「陽翟村史」後,開始書寫家鄉的故事,他從小喜歡聽一些散落、片段的鄉野故事,對一個非文學專業來說,寫小說最關注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得好聽動人一些。記憶中大阿姨駱阿英的遭遇,在腦海裡縈繞不去,自從四年前他參加駱阿英的告別式之後,就想過寫這個故事,找到她國中時期站在古厝旁的一張照片,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四月麥田」描寫民國五十年代時發生在家人身邊的故事,記錄在那個年代軍民共處的故事。在金門一個古老保守、瀰漫戰爭氣息的村落,一個隱隱窺探到繁華世界微光少女的故事。他以這個真人真事為主軸,再連結村落中民俗信仰的寺廟和阿兵哥休閒重心的電影院,道出當年軍民相處的點滴,參加浯島文學獎,是想把故事說給更多人聽,他帶著作品中主角的高齡95歲外婆、父母等人出席頒獎典禮,可惜女主角大阿姨駱阿英,已因病過世。有親友看了初稿,迫不及待想要看續集,也有人說可以拍成電影,讀者期待明年繼續寫成長篇小說,讓更多人透過文字了解金門故事。
徐麗娟曾得過玉山、蘭陽、馬祖文學散文首獎,謙稱以一個外地人的角度觀察,用初次來金門時所遇的計程車司機分享的人生故事做為創作的元素。前年其子夏維澤以《秋日餘光》獲評審高度肯定,以20歲年紀將冷戰時期的大歷史刻畫鮮明,他家裡的上一代長輩都在外島當兵,尤其爺爺曾參與823戰役,寫作之路是從小受媽媽徐麗娟影響,有感而發將爺爺口述的當兵故事,整理書寫成文章,作為祖父八十歲生日賀禮。
化學博士周志強前年「校長是匪諜」是長篇小說組優等獎、去年「那時,月白風清」是散文優等獎,今年「碎瓷片的記憶」是散文獎佳作,在生活的夾縫中創作,每次參加文學獎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現在因為工作的關係往返金廈兩地,只把握搭船來回的時間寫文章。
浯島文學獎以全球華人書寫金門,刻劃島嶼特殊的人文風情、歷史際遇和強韌的生命力。主題不設限,惟作品內容需涉及金門元素,舉凡人、史、事、物、時空背景等相關連結元素;為彰顯「海濱鄒魯」之美名,宣傳金門自古以來深厚文化底蘊,「浯島文學獎」過去一直偏向海島地域型方式徵稿,因獎金偏低,宣傳效果差,並未引起太多迴響,從前年大幅提高獎金,向全球會寫中文的作家徵稿,引起鄉親及世界各地華人的注意,投稿數量、地區參與者盛況空前,達到行銷金門的效果。金門的故事為大家開一扇更大的門,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金門;在高額獎金、名家的評審及公開頒獎彰顯尊榮,提高浯島文學獎的文壇地位。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