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健全基礎建設 營造金廈旅遊生活圈

發布日期:
點閱率:2,279

報載,今年228連假,大批金門人都往廈門旅遊,首日上午的小三通所有的船班全部客滿,一位難求。走在廈門街頭,更宛如「同學會」,每走幾步,就會遇到熟人,有人開玩笑的說,大概「半個金門島的人都來了」。同樣的,大陸旅客來台過年一樣掀起熱潮,據統計,2月農曆過年期間,中國大陸旅客入境金門人數幾乎每天破千,另大年初三、2月7日落地簽入境772人次,更創下歷年來單日最高紀錄。
「金門廈門門對門,族同情同同安同」,金門在地理上屬於福建省,自古與大陸一衣帶水、風俗人文接近、民情物產類似。台灣人稱「福建金門」;大陸人稱「台灣金門」,我們以為金門應該是「兩岸的金門」,更是兩岸互動交流重要的窗口,基於這般的認知及基礎,兩岸人民利用節(假)日經金門抵台、赴廈及大陸其他地區旅遊已蔚為風潮。據了解,目前經由小三通往返兩岸的一年約有176萬人次,其中台灣旅客約占58%、大陸旅客40%、外籍旅客2%,台灣旅客人數約持平,每年往返約100萬人次,陸客人數與比率則逐年提升,其中落地簽的成長超過4成,代表旅遊型態已朝向「自由行」轉型。而小三通人流多寡,對金門整體經濟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尤其在政策面,更是小三通能否蓬勃發展的主因,金門更是從不間歇向兩岸政府爭取各項惠金措施;例如,近期移民署便釋出善意,公告試辦中國大陸地區人民現(曾)在中共黨務、行政或其他公務機關任處級正職級以下職務,曾入境台灣地區且無違規紀錄者,可以申請落地簽入境金門,將加大落地簽人流力度。通認抵金陸客與自由行人數逐年攀升,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生態原樣:金門富涵閩南聚落、戰地遺跡、自然生態等環境及文化資源,且充滿著人文歷史故事,可再著力於從業人力優質化、主題性觀光遊程的開發等等。二、觀光行銷:透過傳媒、網群的計畫性行銷,增加金門曝光率,提高旅遊能見度與誘因。三、地利之便:小三通往返廈門,船程只要30分鐘,且每半小時一班船,相當方便。四、辦證簡化:小三通辦證需兩證,一為大陸居民往返台灣通行證(大通證),二為入台證,目前陸委會與移民署已放寬多項政策,簡化入台證辦理程序與時間,增加旅遊誘因。五、產品差異化:金門與廈門旅遊資源與型態各異,具互補優勢。六、品質優勢:台灣製商品品質良好,深受陸客喜愛,購物亦為近年陸客蒞金旅遊之主要目的,也帶動金門藥妝、賣場、量販超市如雨後春筍般,逐年成長,刺激整體經濟消費。另就國人赴廈的遊程而言,廈門更早是高度發展的優質旅遊城市,以金門地利之便更適足以擔負起前進大陸旅遊的重要角色。
職是之故,建設金門為西進的旅遊城市顯是當務之急,更是可以超越黨派、意識型態的最大公約數。至於如何建設金門,我們以為,基礎建設仍至關緊要,特別是金門每因規模性不足而令投資者躊躇不前,然而著眼於目前陸客純金旅遊在兩岸關係緊張下仍能保持逆勢上揚成長的現實,且甚至出現陸客多於台客的現象之下,將廈門8千萬外地旅遊人口延伸金門,促進金門的旅遊發展,應有其可行性及必要性,或許這也是營造「金廈旅遊生活圈」,甚至「金廈漳泉同城化」最大的關鍵所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