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月馨香活動談起
溫馨五月是感恩的時節,本縣社會處為肯定母親的偉大,培養孩子尊重、接納及感恩之心,進而協助新住民家庭,本於愛和包容之心,營造幸福家庭,促進家庭和諧,成為社會安定的力量,特預於十一日上午,假社福館指導新住民互助協會,辦理「五月馨香.母愛傳情暨社會福利資源及家暴防治教育活動」,將邀請講師林鳳萍指導花束製作,也規劃婦女福利、家暴防治及租稅宣導等內容。
溫馨五月其來有自,母親節也;進而化育孝道!就心理學言,孝心本於尊重及感恩,然而,如何言孝?古來有所謂大孝尊親之道,我們且在肯定縣府社會處,指導此一溫馨活動之餘,願就此論述之,以揚化育之社會意義。
孝道是我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品德,傳統上認為孝道首在晨昏定省、終身行之的行為,因而向無特殊日期作為父母的節日。也因此,時至今日,大中華各地區均無法定的母親節。諸如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等地,母親節不是一項正式或傳統的節日,官方也沒有將之明文列作法定節日。但是自從香港、澳門開埠,以及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逐漸習慣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即國際之母親節來慶祝母親節,這跟美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是有很大的關係。
而我們這邊?母親節雖非法定節日,但因為是星期日休假日,又是好事,也是喜事,因而慶祝活動自然不少。許多民眾常常於當日偕母親上餐館慶祝,也會準備蛋糕、各式各樣禮物、禮金,或者準備一束康乃馨,敬致母親。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及文化融和,母親節禮物的選擇愈來愈多,逐漸取代單以康乃馨作禮物的傳統觀念。諸如有人就提出,以自古代表母親的花:萱草來賀節。
事實上,近年來,在中國大陸,更有人倡議以夏曆四月初二,即孟子誕生的日子,作為母親節,並將其稱為「中華母親節」。此當然是由於「孟母三遷」的故事和傳說,表現了孟母養育子女、教子成材的良苦用心,致使其在中國廣為流傳,故孟母也常常被視作中華文化中,母親形象的典範之一。
但是,眾水東流源於河。我們認為,不管以何種方式,何種日期來紀念母親節,其最終之目的,應回歸到大孝尊親之教育意義。諸如很多人給父母充足的物質條件,滿足父母衣食住行。對一般人來說,似乎已是難得的孝順了,其實這只是小孝,孔子所說的「豢犬馬乎」而已。
或者有人以為,如果能多花點時間來陪伴父母,知道其心思,進而體諒父母的心思,讓父母高興,這總是孝順吧!其實,這也只是中孝而已。那什麼才是大孝?才是至孝?
所謂大孝,就是所謂以德榮親,行善濟世,使父母光耀門庭。也就是說,要做到「不辱身、不玷親」,因為己身潔品力學,服務社會有成,進而揚名青史,使父母榮耀,這才是大孝。諸如孟子,因為有其後來的偉大成就,以至於「孟母三遷」的故事一直傳承至今,世代傳詠及褒獎他的母親,這就是做到了大孝。正所謂至孝者,行道立德以顯!此何嘗不是此次活動,乃至紀念母親節之深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