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性擘劃金門建設需求 撙節公帑支出
楊鎮浯縣長與縣府各業管單位針對金門鄉親關心的各項建設盤整成效,將去年編列之中央補助計畫及縣款支付項重要施政建設釐清到一個段落;由地方款支應之17項60億的建設,暫緩進行5項,初步節省經費約13億,另修正後尚有近15億的建設項目,將設法透過相關途徑爭取,改由中央經費挹注;具體顯著盤整總成效約計為縣庫節省28億經費支出,藉由此次整體檢視、盤整合理需求及改向中央申請經費,以兼顧金門重要建設發展,並撙節縣庫公帑支出。
過去金門的建設囿於土地取得問題,或受限於各鄉鎮民眾需求的滿足等因素,在整體規劃上,僅能在既有土地及有限的資源等條件下進行,而顯得零碎、無法切合實際需求。楊縣長上任後,立即對於縣府正在進行的各項重大建設,進行全面且統整性的檢視,由於這些計畫有部分是系列性計畫,有些功能重複,所以在做最後決策前,必須先全盤檢視及與計畫執行相關之機關單位進行必要性的前置溝通協調,透過親自主持的幾十場會議來進行細部討論,目的就是要釐整出這些建設的迫切性及適切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公帑,只為金門整體利益與永續發展。
楊縣長強調,真正關鍵的是未來金門的建設必須有一個整體性、系統性的思考,節省經費倒還在其次的考量,這是縣府團隊無可迴避、責無旁貸的任務。建設需要符合金門的整體利益和永續發展為前提,一項好的建設除了前期規劃外,更重要的在於執行過程中是否盡到最大的努力,讓它達致預設的政策目標而不致偏離;建設計畫目的良善且以民眾利益為依歸,就應予以尊重並延續執行;但是如果是功能重複且無實質效益,受益對象只有少數人,甚至有資源重複、浪費公帑或預見未來可能淪為「蚊子館」之命運,必定要停止該計畫繼續執行,並勇於承擔責任,因為地區的資源有限,縣庫的每一分錢都要謹慎運用。
現在金門正處在轉變的時刻,善用地理區位優勢創造金門整體發展至為重要,縣政秉持「找回價值、開創新局」之願景,賡續「文化金門、觀光立縣」的施政主軸,全力建設金門成為最適宜人居之幸福城市。欣見楊縣長與縣府團隊花費很多時間及心力去梳理各項建設的迫切程度,全面性的審視地方需求與未來整體發展,過程中鄉親也透過不同管道傳達各項意見及批評,顯示鄉親對新的縣府團隊殷殷期盼,短暫的陣痛和煎熬是金門邁向另一個發展里程碑所必須歷經的階段。這些盤整工作已經告一個段落,接下來便是督促各機關單位徹底執行方案,要讓金門的建設更切合鄉親的使用需求。
金門的發展需以永續為前提,因此未來縣府團隊在推動縣政建設的同時,應正視環境生態、確遵財政紀律,審慎評估各項政策之內涵、意義及效益,務求創造鄉親與環境之利益與價值的最佳化,落實「永續金門、世代正義」目標,盤整只是第一步,這是必要的基礎打底工程,有系統性思考金門建設,前瞻性規劃未來發展,這是縣政團隊的義務與責任,鞏固本縣財政體系穩健成長,達成以財政支援建設,以建設培養財政之目標,努力將金門蛻變成一個有活力、有文化、世代有希望的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