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落實海洋教育 踏查烈嶼潮間帶

發布日期:
點閱率:2,127
字型大小:

金門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於日前辦理「小金門潮間帶踏勘活動-認識小金門海岸與潮間帶環境」活動,在洪清漳等講師的解說及卓環國小的協助下,帶領學員們認識小金門貓公石、上林間海岸的潮間帶生態特色,親身踏查烈嶼潮間帶的豐富生態與環境。
本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辦理潮間帶踏勘已有多年的紀錄,今年則開拔至小金門辦理夜間潮間帶觀察貓公石海岸、上林海岸間,這次夜間課程踏勘前搭配淨灘活動,使活動更具意義。據洪清漳老師指出,小金門鄰近中國大陸九龍江的廈門海灣,四面環海,擁有綿長二十多公里的海岸線,多樣的潮間帶底質環境,提供絕佳的生物生存繁衍棲地。依洪老師的親身觀察,金門潮間帶的生物是與大陸沿海生物多樣性相似,呈現與臺灣本地迥異的情況。觀察就要從自身與在地做起,加上持續累積以及共好分享,自己為海岸感動不已,也能感動別人,更要樂活在自己的家鄉海岸環境中。近年來戰地政務解除,面臨劇烈的人工開發衝擊,潮間帶棲地環境正快速改變,許多兒時能見到的物種也逐漸消失中,洪清漳希望大家珍惜自然生態資源,了解自然保育的重要性,多親近海洋、善待海洋,讓地區珍貴海洋生態資源能永續保留下來。
本縣各校過去辦理海洋教育,以寫生比賽、繪本、影片欣賞、演講、戶外教學、淨灘等活動為主,今年海洋教育資源中心除舉辦金門潮間帶踏查,還有預計舉辦大二膽登島與海洋巡禮,讓師生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海洋的生態。海洋教育之推展,係基於對環境、文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尊重,是人類共同的價值。海洋教育以培育下一代具有「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洋為本的國際觀、地球觀」的思維。金門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推展海洋教育的方向為:了解海洋對於金門島民的重要性;提升全民對海洋的認知、思考、理解與關心;結合生活、地方以及文化特色,促進金門學生對臺灣及全球脈動的了解,培養能冒險、肯吃苦、有遠見的世界海洋公民。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與發展的憑藉。海洋與人類生存、生活文化的形成息息相關。在湛藍的海洋世界裡,豐富的海洋資源需要我們去了解與珍惜,我們必須懂得海洋保育及資源永續經營,順著海洋的律動,與海共生共榮,要達到這個目標,端賴海洋教育之推動與落實。藉由教育的方式,啟發學子對海洋保育議題的關心,並藉此將保育觀念向下扎根,使大家了解尊重自然及保護環境之重要,進而將此觀念傳遞給周遭的親友,在潛移默化中構築優質的海洋文化。
知海、親海與愛海,就從認識家鄉海洋文化及海洋環保開始,結合理論與實踐,逐步地開展海洋意識,由鄉土海洋-本土海洋-國家海洋-世界海洋,充分與世界接軌,共同保護及分享寶貴的海洋資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