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銀膠菊肆虐 你我共同清除防治
銀膠菊全株有毒,地區隨處可見,尤以曠地與野郊居多,特別是銀膠菊,素有「國際毒草」之稱,釋出之花粉,不惟會引起人體過敏,皮膚炎或鼻炎等,倘若吸入過量則有造成肝臟,或傳染病變之虞,辨識銀膠菊可從花梗粗且具有柔毛外表看出,又銀膠菊之幼株與艾草相似,由於有害人體健康,亟需大家動員,予以根除滅跡,凡此人人能為,人人應為。
針對銀膠菊等害草的刈除,縣府建設處於日前發布新聞稿指出,移除銀膠菊作業除由各鄉鎮公所在平日除草或清潔日時進行,每年也會補助各鄉鎮公所辦理銀膠菊外來種移除工作,鼓勵社區動員參與。
銀膠菊為菊科銀膠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開花期約在每年四月至十月生長,種子輕易隨風傳播、生長迅速及環境適應力強等原因,是全球最具代表性強勢入侵的外來種植物之一。地區銀膠菊主要分佈於荒農地、草生地、田埂、溝渠及路旁邊坡;銀膠菊的腺毛、短柔毛及花粉,對人類及家畜易產生過敏反應,因花朵形狀類似滿天星,未開花時植株形似艾草,於端午時節常會被誤認。
相關資料顯示,移除防治銀膠菊並不困難,重要在掌握最佳防除時機,因春天為銀膠菊開花傳播最旺盛的季節,為減低結實繁殖和花粉飛散機會,可使用如鋤頭、鐮刀等簡單器具將銀膠菊連根拔除,而拔除後的植株可置於黑色塑膠袋中悶腐後,隨垃圾車收運,由於銀膠菊可能造成人體過敏,清除時請務必穿著長袖衣物、戴手套和口罩,清除後應儘速洗手。
其實除了在金門以外,台灣多數縣市亦有銀膠菊危害問題,除透過公部門針對業管區域範圍進行移除外,甚至有透過自治條例要求私有地主須自行移除私有地上的銀膠菊及以農藥進行大規模防治的處理方式,地區考量用藥衍生的環境問題,目前仍以機械及人力移除的方式為主。
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黃士元博士指出,從經濟面來看,銀膠菊是一種強勢生長的雜草,耗費社會資源清除;再從健康衛生面來說,銀膠菊在國外的文獻資料裡,屬於有毒植物,恐怕會影響民眾與牲畜健康。而影響最深的問題,就是生態失衡,因為銀膠菊在台灣形成穩定族群後,將會排擠本地植物的生存資源,也因此名列「世界一百種惡性外來入侵種」名錄上。
銀膠菊還被列為對台灣危害力最高的前二十種外來入侵植物之一。它除了對生態造成破壞外,還會威脅人體健康,尤其植物外表細微的纖毛具有毒性,且釋出的花粉容易造成人體過敏,引起過敏性鼻炎等症狀。銀膠菊對人體亦會造成不良影響,大家不應小覷,建議應有更積極的防治作法,讓民眾主動認識銀膠菊以及防治方法。另外,也建議應該和社區發展協會等組織合作,讓民眾因為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進而更積極進行清除防治,如此才能遏止銀膠菊勢力範圍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