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入侵 妥善因應減少損失
金門高粱田遭秋行軍蟲入侵,縣府呼籲農友協助勘察及通報。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日前於青嶼高粱田發現秋行軍蟲入侵,經與縣農試所初步勘察發現,官嶼劃測段、北九十劃等農地超過120公頃農地均有發現不同齡期的幼蟲,縣府除依程序通報中央防檢局外,亦透過LINE群組請各產銷班農友盡快自行巡查及通報縣防疫所,後續將視目前危害情形啟動後續藥劑防治作業。縣府建設處代理處長文水成呼籲金門農友,若發現秋行軍蟲危害,切勿擅自噴藥或隱匿,縣府將配合防檢局處理程序及用藥,進行全島性的防治作業,希望盡量降低農業損失。
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是原生在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的蛾類,2016年從美洲傳到非洲,2017年又從非洲傳到亞洲,目前包含東南亞、印度,以及今年的中國大陸都深受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已認定秋行軍蟲為全球重要農業害蟲。秋行軍蟲的幼蟲會吃掉包括玉米、稻米、高粱、小米、蔬菜、棉花、十字花科、葫蘆科、茄科等經濟作物,一旦遭到侵襲,勢必對當地的農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及危害。農委會表示,秋行軍蟲會對包含小麥、玉米、高粱、稻米等禾本科作物產量影響2到3成,約計全台種植面積作物有45%會受影響。
美國農業部5月發布報告指出,秋行軍蟲以繁殖迅速、傳播距離廣、難以根絕、幼蟲型態對農業傷害慘重而著稱,秋行軍蟲的出現對各種作物而言都是場重大災難。更嚴重的是,目前尚未發現大規模撲殺這種害蟲的方法,一旦遭到秋行軍蟲入侵,幾乎無法根治。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在非洲有部分地區高達70%的農作物已經被秋行軍蟲摧毀殆盡,造成高達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60億元)的損失。
秋行軍蟲特別愛吃禾本科,除了玉米之外、常見草皮如百慕達草、台北草、假儉草等,也都屬於禾本科,皆可能出現秋行軍蟲。目前秋行軍蟲確定和疑似案例幾乎遍及全台,且秋行軍蟲十分擅飛,成蟲一晚可飛行100公里,一生可飛行1,000公里,後續相關防疫事宜之處理不可不慎!
在當前防疫措施上,政府研擬三階段計畫。「第一階段」:在秋行軍蟲尚可能還在幼蟲階段時,鼓勵民眾積極通報疑似案例,確定者立刻落實現地銷毀機制。一旦發現秋行軍成蟲,則進入「第二階段」,可能實施強制噴藥政策,細節屆時會再對外說明。而等噴藥到一個程度,會再依當時防治效果、疫情監控狀況,決定要否實施「第三階段」,也就是採用「自主管理」方式,據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這個時候,我們可能要跟秋行軍蟲有共存打算,因為可能已經無法完全阻絕牠了。」
面對不容輕忽的秋行軍蟲問題,地區民眾應踴躍通報疑似案例,以及農民須做好田間管理,在最短時間內盡力殲滅幼蟲,降低秋行軍蟲可能在金繁衍的族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