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離 以策安全
過去宣導交通安全的標語最知名的一句就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沒想到這次新冠肺炎爆發,在防疫一段時間後,竟然還是要仰仗這句話來保護自身安全。
在清明連假之後,縣府第一天上班就宣布四項疫情管制新措施,包括:連假有旅遊史之員工師生,調查列冊管理,異地、分區辦公,縣屬室內場所出入實名登記政策,縣府暨所屬機關學校彈性上班等,呼籲民眾配合,大家做好防疫工作。
非常時期、防疫第一,各地政府紛紛要求民眾待在家,與人保持距離。美國紐約日前就出現一場特殊的街頭婚禮,牧師在好幾層樓高的陽台上,為站在街上的新人證婚,左鄰右舍都探出頭來為她們獻上祝福。馬里蘭州還有一對新人,取消了原定要舉辦的婚禮,只邀了至親在家裡後院成婚,兩人戴上口罩,捧花換成乾洗手,新郎送給新娘的結婚禮,則是一大袋高級衛生紙。
這樣的情景在過往可能會被當笑話來看,但在非常時期,大家寧可保命第一,在金門過去清明節的「吃頭」民俗活動,今年幾乎少了八成,民眾自動自發也不願去餐廳聚餐或參加婚宴,儘量減少社交活動,以減少感染疫情風險。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109年3月31日之例行記者會中,已公布社交防疫距離大原則,亦即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如無法拉開距離的場域,就一定要戴口罩。至於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會以3個步驟執行,第一步先「訂出指引」,且要各方都有共識;第二步是透過輔導、教育來「推動」,讓大家都能接受,變成日常的習慣;第三步才會對那些不願意配合的人「開罰」。
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國的「社交防疫」措施:同樣華人的新加坡:社交距離為1公尺,違反則屬於犯罪,可罰款1萬元新加坡幣(約新臺幣21萬元),最高可處6個月有期徒刑。 香港社交距離需維持1.5公尺以上,並禁止4人以上的團體聚集,違反者將處罰約新臺幣9.8萬元或監禁6個月。
另外,美國紐約州:社交距離為6英尺(約1.83公尺),違反者可罰500美元(約新臺幣1萬5千元)。英國:社交距離需維持2公尺,同時禁2人以上集會,除了民生物資採購、就醫與特定工作需求外,其餘民眾不得上街。德國:社交距離需維持1.5公尺,而公共空間最多2人,餐飲業僅提供外送,其餘難以避免近距離肢體接觸的店鋪都將暫停營業,包含理髮店、美容店、按摩店和紋身店等。澳洲:要求公共集會人數最多2人,而遊樂場、室外健身場、滑板公園等也自109年3月30日起關閉。
國人都喜歡熱鬧,尤其是金門鄉親很多人「無酒不歡」,喜歡拚酒、勸酒,但在這場疫情中,悄悄的這些不良習性也不見了,雖然對金酒的消費市場會產生一些影響性,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得有失,兩害相權取其輕,也不失是另一種收穫。
在縣府團隊全力抗疫之下,金門很驕傲地迄今保持零確診,這項成績不能因稍有志得意滿而造成破口,縣府也不敢大意,種種超前部署防疫作為,包括防疫旅館的籌備規劃、機場入、出境旅客體溫量測、室內體育場館閉館、國外畢業遊學及校外教學取消、加強社區監控、鼓勵塔外祭祖、設置集中檢疫處所等等,這一切無非是希望大家都能沉著抗疫,並用最積極的態度、最審慎的作法,確保全體鄉親的健康。
農曆三月十五是保生大帝壽誕,全縣的廟宇都在熱鬧做醮,保生大帝是金門鄉親供奉最虔誠的「醫神」,但願「大道公」保佑浯島蒼生,讓金門永遠不受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