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疫情衝擊推出安心即時上工救急

發布日期:
點閱率:1,801

為協助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導致收入減少的部分工時勞工及非典型勞動者,勞動部已啟動「安心即時上工計畫」,主要目的是要增加民眾在疫情期間的工作收入,由地方政府及中央部會提供符合公共利益的計時工作,並核給工作津貼,每月最高可領12,640元,工作內容以協助金門縣各單位防疫及各景點、廢棄營區、風景區、社區整理、海岸淨灘、其他公務協助事項,幫忙勞工穩定經濟生活。
近來疫情衝擊國內就業市場,許多勞工朋友可能因此縮減工時及減少工作機會,為降低薪資減損對勞工生活造成的影響,善用其勞務能量,協助增加工作報酬,從本月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執行「安心即時上工計畫」,鼓勵部分工時勞工及非典型勞動者到公部門打工,協助鄉鎮公所及各公務部門防疫,如為民眾量額溫、環境消毒、景區清潔維護等工作,每小時按基本工資158元核給工作津貼,每月最高工作80小時,每人最長以補助6個月為限,由全國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受理民眾申請登記,但有資格限制,民眾必須投保勞工保險或就業保險,於申請登記當日前6個月內,保險年資合計滿2個月以上,且最近一次的月投保薪資在2萬3800元以下;經審核符合資格後,由各地政府機關安排面試,面試程序視各地政府機關需求辦理,並通知錄取上工。許多申請民眾因投保資格不符被打回票,被詬病「看得到、吃不到」,希望中央放寬投保時間與薪資限制,讓無論失業者或是被放無薪假的勞工都能申請運用,在這段防疫期間多少能增加收入,使更多人受惠,挹注生計。
勞動部安心即時上工計畫第一波公布的工作機會以地方政府為多數,後續將持續累積需求,進行動態公佈。回顧政府多次在景氣低迷,失業率持續攀升時,遂參考歐盟發展公部門與私部門以外的第三系統降低失業率之作法,實施「永續就業工程計畫」以提供失業者臨時性工作機會,希望培養失業者再就業能力,創造在地就業環境與就業機會,以適度紓緩失業問題;等到景氣逐漸復甦,能協助失業者慢慢重返正常職場,活絡勞動市場、激發雇主僱用意願,來開發工作機會,使失業者直接學習職場的工作經驗及技能,能獲得企業僱用之機會,達成重回就業市場之目標。
平心而論,從根本想解決失業問題不能全要求勞動部來承擔,失業是由於社會總需求不足,而治癒失業的特效藥就是擴大政府支出,但是面對這一波疫情的失業潮,根本沒有提出具體有效的就業政策。「安心即時上工」說穿了就只是「臨時性」短期工作,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也只是個降低失業率讓數字好看一點。從過去經驗顯示,為了降低失業率,這種「以工代賑」的提振就業措施,對失業者而言,正如三國典故中的「雞肋」,令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從經濟面看來,短期內或許可壓低失業率;卻可能因錯開藥方,浪費了珍貴的社會資源,而且很難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
政府每次失業率攀升,就高喊要釋出短期臨時工作機會;但口號喊得震天大響,民眾卻感受不到實質效益。短期因疫情的失業問題,目前推動的安心就業方案,也僅是提供補充、臨時性的工作機會,稍微可以緩解病情的治標方式,卻不能根除病灶的治本問題;未來「市場機制」需要嘗試創新思維與改變作法,有效提高經濟效益與附加價值,同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提升工作者的心態及效率,來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