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保持警覺 防疫也防腸病毒

發布日期:
點閱率:1,954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當下,衛生單位不斷宣導良好的衛生習慣,諸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群聚等,對於小朋友而言,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也漸將進入「腸病毒」的好發期,相關衛生單位提醒民眾,腸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保持警覺,確實做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家中幼兒如果感染腸病毒,則應該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並且還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不只幼兒或學童容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發病,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其實大人感染腸病毒時,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沒有症狀或是只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咳嗽、流鼻水等)的症狀,容易輕忽而因此傳染給家中較小的小孩。所以全家人養成隨時勤洗手的習慣,是預防腸病毒最重要的一環!跟據媒體報導,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裴仁生表示,目前腸病毒病例數比去年同期減少許多,與防疫期間宣導勤洗手、戴口罩有一定關聯,不過腸病毒高峰期在5、6月和9、10月,是否會維持少量病例數還有待觀察。
  除了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4月起開始是腸病毒的流行季節,兩者的預防方式雖然都是勤洗手,但確認是否感染腸病毒時,要多加留意特有的手、足、口症狀,別因為過於擔心新型冠狀病毒而輕忽更常見的腸病毒。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做好手部清潔衛生與咳嗽禮節。腸病毒和新冠肺炎的預防方式都是要勤洗手,但腸病毒傳染期長,從發病前幾天到痊癒後都可能傳染。再加上腸病毒傳染力特別強,幼兒或學童容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感染,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送醫治療。
  值此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之際,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備有消毒藥水(酒精、漂白水等),衛生單位建議,民眾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家中可以用市售漂白水比例調和後進行擦拭(舉凡桌椅、玩具、地板、門把及樓梯扶手等)。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民啟動防疫之際,在天氣轉熱、氣溫升高的此時,腸病毒盛行的季節也將開始了,目前,腸病毒尚沒有疫苗可預防,只能靠勤洗手。尤其在有嬰幼兒的家庭中,家人外出返家後,先確實清洗雙手及更換乾淨衣物後,再接觸嬰幼兒,除了預防腸病毒之外,也可以有效預防新冠肺炎。預防勝於治療,保持警覺,謹慎對之,務必加強個人衛生習慣,不容掉以輕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