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疫情減碳 環保防疫

發布日期:
點閱率:2,166
字型大小: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日前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預計今年將減碳近8%左右,我國環保署也指出,由於疫情時間拉長,世界各國多數地區採取封城防疫措施,所有海陸空交通停擺,全球逾100天的電力、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大量減少,我國原預計今年減碳2%目標已將達標,甚至更低。依據行政院2018年核定施行之「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訂定三階段減碳執行方案,第一階段分三期:2020年較基準年(2005年)減2%、2025年減10%、2030年減20%,到目前為止,已有超前減碳之現象。整體而言,疫情雖然有益環境之減碳,而面臨這場大浩劫也並非人類想要的,但我們應痛定思痛,記取教訓,持續做好環境保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也是未來人類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因此,我們不要因為疫情減碳而感到高興,而是要去做更為符合環境保護的事情,讓氣候的治理與調適有更完善的機制。如今全球受疫情影響,百業蕭條,疫情雖間接讓排碳減少,但為拯救經濟,待疫情穩定後就要漸漸恢復各項營業活動,因此我們應遵照防疫期間所做的各項環保措施與行為習慣,重新實踐新生活運動。
金門在此次的新冠防疫措施中達到零確診、零死亡的記錄,除了政府正確的防疫政策、指揮與執行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平日大家做好環保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以防疫最重要的勤洗手、戴口罩,就是我們金門人在疫情爆發前養成的好習慣,因此當政策法令一宣布執行時,我們就非常適應且確實的執行。尤其在縣長及各級民意代表之力促下,立即停止各項大型活動與關閉小三通,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再者,這次新冠肺炎給了人類諸多新的啟示,破除人定勝天的迷思,使人類在生命的基本需求,改變了甚多正確的觀念,相信人的生存與地球環境是得相互平衡的,不得任意破壞。經過這次疫情之傳播與災害,讓人類改變許多心存僥倖、自私、歧視、奢華與投機的心理,尤其是對待自己所生存的環境。
面對這次全球大災難,我們要更愛護孕育人類生存的大自然環境,保護它、珍惜它,做好各項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生活環境之綠美化,減少各種因排碳過多溫室氣體排放而造成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等氣候問題,甚至因生活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地球排碳量的增加及影響,如生活奢華所造成碳排放增加、大量使用各種塑化用品造成環境污染、大吃大喝而造成大量的廚餘、焚燒垃圾或慶典活所燃放之金紙鞭炮而產生大量的碳排放……等。這些行為都要在這波疫情過後,人類需要持續進行實踐的工作,否則將會有更大的災難來臨。
總之,我們不得不信環境大反撲的事實,因此我們更應尊重大自然,調整人與大自然相處之道,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了解相處之道,淨化人心,崇敬天理,這就是我們經歷過此次疫情所得到的重大啟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