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冠疫情與文化資產災害風險管理

發布日期:
點閱率:1,944

庚子開年,全世界最為關注的都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引起的各種災難、後續的風險控管、因應文化資產的災害風險管理以及規劃如何災後回復的策略等議題。各國基於不同的文化傳統觀念以及既往的經驗,作出初期的反映。不可諱言的,有許多國家在疫情伊始之際的風險意識太低,延誤了重要的時機從而付出極其嚴重的代價;我國則因SARS時期建立的防疫機制與經驗,在各方面的風險管理井然有序。目前,這項人類共同的挑戰仍在持續進行中,我們究竟可以從中學習檢討些什麼呢?
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辦公室(UNISDR),是聯合國秘書處下層機構,旨在推動聯合國的《國際減災戰略》並藉著國際合作框架進一步落實。在UNISDR的定義裡,21世紀的災害已不再是單一的自然或人為災害;更應體認到每一個類型的災害及影響,具有複合型的特性,亦即災害的背景成因、延伸漫延,以及造成對環境、經濟、文化、社群等層面的影響,都不再是一樁獨立事件。面對災害的對策也和人類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結合,UNISDR提出災害風險管理的觀念並以韌性、回復力(Resilience)作為主要的指導思想。
在韌性的原則下,災害風險管理包括了災前減災、災中應變以及災後復建等三個主要部分,其中又以災前的風險準備,亦即風險辨識,減災處理,災害監控最為重要。在韌性的架構下,災害風險的管理中,硬體設備和管理體系同等重要,而社區參與則在各階段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UNISDR 2015年通過的仙台減災綱領中,已將文化資產列為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國文化部因應此種國際趨勢在次年公告了「文化資產守護方案」;除整合災防的警政、消防體系外,更藉著大小分區的機制,建立全國性的文化資產管理維護輔導和防災體系。在訊息管理通報部分,也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整合,在國家災防情資網路中,納入文化資產防災的管理需求。
金門在此計畫中除了由金門大學扮演大小分區的服務平台外,並以瓊林聚落為例,作為全國文化資產災害風險管理的示範點,以及與NCDR合作的重要平台。計畫執行的重點以金門地區特有的傳統建築為標的,首先瞭解災害風險因子,並按不同的環境、管理機制所有權層等,規劃藉著由外部減災以及內部日常管理等方式,由公、私部門合作共同朝向建立災害風險管理的機制而努力。執行期間建立相關的補助、輔助申請機制的建立,以及講習演訓等,也都是公部門與分區平台的工作重點。
此外,針對瓊林聚落傳統建築密集的特性,此項計畫還包括聚落與公共空間的風險溝通地圖、防災設施改善以及防災空間規劃等工作;目前此項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也期待更多的整合與投入,並將瓊林聚落的文化資產災害風險管理經驗,對金門以及全國分享。毋恃敵之不來,正恃吾有以待之,災害風險永遠都存在,如何以正確的觀念,做好儘可能的準備,是現階段我們應有的認識。由對抗SARS經驗中建立的風險管理,在新冠肺炎的風險防範中發揮極大的助益;這和對文化資產的風險防範在觀念上是一致的,及早正視挑戰前置規劃,整合各界力量落實各項具體作為,是現階段文化資產保存的當務之急。

回頁首